第111部分 (第2/4页)

试中,经验系统被弱化,为的是严格检定测试人与‘变幻阵’配合之下的战斗力,这话说了等于没说,反正现在是指望不上了。

凌坷回忆着以往交手过的队友,马克的近程导弹战术,科林的稳扎稳打,甚至连欧南的玩具对战都想了一遍,仍旧找不到解决方法,数量的扩大必然意味着单机控制力下降,在没有群体经验系统的帮助下,如何依靠‘变幻阵’的即时指挥,发挥出直接操控的战斗力?

虽然找不到具体的解决方法,但思考的方向凌坷是知道的,想减少战损比,只有两条出路,要么提高己方的战斗力,要么限制对方的战斗力,归根结底还是提高己方战斗机械的战斗力最根本,限制对方这即使能做到,也只是一时的效果,战场环境、对战种类甚至指挥者的变化,都可能让限制战术失效。

在高速的思考中,一个想法渐渐形成,如果‘变幻阵’能够积累几百场战役的经验,那么凌坷相信在刚才的战斗中,不会输得这么惨,既然没有群体经验系统,那么我就自己定义一个粗略的经验应变集合,这样至少会提升一部分战斗力。

看看还剩下一两分钟的时间,凌坷开始向‘变幻阵’输入自定义的战斗方式。

“模式一,应用战斗机械数量两至三台,应用触发条件六米以内,一台主攻战斗机械,一台或两台辅助进攻战斗机械,中央位置战机保持进攻状态,辅助战机伺机脱离对手,转向共同攻击中央目标,迅速绞杀中央位置敌人,如果意外,全体战斗机械转向模式二……”

“模式二,应用战斗机械数量两至三台,防守拖延型战术,战斗机械走位形成背靠背防守姿态,以尽量延长战斗时间为目的……”

“模式三,应用数量两至五台,全力进攻战术,以发挥最大杀伤力为目的……”

“模式四……”

“模式五……”

…………

凌坷陆续定义了三十多个战斗模式,并允许‘变幻阵’在战斗中依照触发条件执行,这只是个粗略的设想,如果时间富裕,凌坷甚至可以定义上千个不同的战斗模式,通过优选法在战斗中逐步淘汰失败的模式,并形成自己独有的战术。

第二波的测试还没有开始,负责凌坷这个检测的中年男子,已经拨通了施罗奇博士的频道:“施博士,我觉得你应该看看这个。”

施罗奇博士在二楼的中心室,这种具体事务并不需要他来实施,当中年男把凌坷的监控通道接通,施罗奇博士立刻看到凌坷在快速的定义战斗模式。

“他在干嘛?”施博士下意识地问了一句,但随后就被凌坷这种创新的思路吸引,重新构建基本反应机制,这是个看起来很有趣的控制思路。

第十一章 不可能的任务

这种使用‘变幻阵’的方法,在前几天的测试中还没有出现过,它是否真的有效,还要看测试战场上的表现。

为了更准确地得到测试结果,施博士又给凌柯留出一段时间,让他尽可能多地输入应对模式,不过凌柯参加的正式战斗不多,费劲脑汁也只想出两百多种应对模式。

“开始吧。”施博士说道。

这次虚拟战场上出现了四种类型的敌方机械,除了上一场标配的三种战斗机械外,还多出一种速度很快的中距离阻击单位,投放的位置距离凌柯两千米左右,这八百架战斗机械排成横列向凌柯逼近。

当敌方新型战斗单位一出现,凌柯就发觉自己定义的模式存在问题,这些模式都没有考虑到敌方的新型单位,为了对抗这种一击必杀效果的敌方战斗机械,凌柯给自己的部队里增加了两百架‘钢弹’,而新增的单位又牵扯到团体配合问题,想要四种战斗机械达到良好的配合,不仅要新增应对模式,还要修改原有的模式资料。

双方的距离是两千米,对方就是推进速度再慢,在十分钟后也会发生接交战,这段时间凌柯不仅要根据战场变化排列阵型,还要补充修改战斗模式定义,此时已经无暇考虑是否能完成编制,凌柯只能尽量提高自己的处理速度,争取在接触之前,把系统更完善一些。

有了上一场的战斗经验,凌坷也把自己部队横向展开,留出足够的档距,降低对方的命中率。八百单位的部队扩展,这在过去是不可能一个人完成的,现在只需向‘变幻阵’系统下令,它就可以帮助指挥者控制部队,在这一点上的确方便很多。

部队扩展到十米左右的间距,凌坷下令停止扩展,整个部队现在已经是一千米的宽度,八十米的厚度,从俯视图上看,这是一个非常奇怪的阵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