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部分 (第2/4页)

县,逼迫张飞回兵救援。

第三个派系是摇摆派,这个派系人最多,他们并不反对孙翊会吴县的做法,但坚决反对程普的军事计划。

在摇摆派看来,程普的决定是极其愚蠢的举动,余暨县现在最少有一万五千守军,如果山阴所有的兵力都调动起来,还有可能攻下余暨县,但那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事情。

更别说孙翊还要带一部分兵卒回吴县了,莫不如听孙策的遗嘱,以守为主,徐徐反攻呢。

当然,这些人说得好听,里有多少人是打算投降刘备的就不得而知了。

新的一年到了,祝大家新年快乐,家人安康。

求求票!^…^^…^

第三百四十五章 周瑜再布天下局

其中还有个人不一样,那就是鲁肃,和其他人不一样,鲁肃是临淮东城人,也就是徐州人,和江东并没有千丝万缕的关系,而鲁肃则是因为和周瑜关系良好才投靠孙策的。

可以这么说,现在的鲁肃对东吴没有什么归属感,所以鲁肃第一时间想到的不是怎么抵抗刘备,而是周瑜的安危。

所以鲁肃根本就没参与山阴城中的争吵,自己轻骑直奔牛渚找周瑜去了。而孙翊是孙氏宗族,也不用听程普号令,带着八千兵卒取水路直奔吴县去了,山阴县四万军队只剩下三万余人。

旦说鲁肃昼夜兼程,赶赴牛渚去见周瑜。二月十五孙策身死,到了二月二十二这天,鲁肃就北上八百里,赶到了牛渚。但还没见到周瑜,鲁肃就已经被千叮咛万嘱咐了,周瑜病体初愈,千不要刺激周瑜。

鲁肃无奈之下,只得应付几句,心里却想着怎么将孙策的死讯告知周瑜,。

现在周瑜的病情已经好多了,听到鲁肃前来,周瑜立即出来迎接鲁肃,将鲁肃迎到帐中。

由于被孙权断了粮草,所以韩当等人也回到牛渚了。

等到众人坐定,周瑜先吩咐亲兵退到十步开外,给鲁肃奉上净水,这才沉声问道:“子敬,你如实答我……伯符是不是已经不在了?”

“啊……”鲁肃一下子惊叫出声来,完全不知所措了,他怎么也弄不明白,周瑜为什么一张口就说孙策已经死了。

周瑜不顾鲁肃惊惧的神色,自顾说道:“孙权叛逆,切断我军粮草,伯符必然会北上救援牛渚。但至今为止,已经有十天了,援军却毫无踪迹,反而是你鲁肃独自前来,事情还不清楚吗?”

鲁肃哀叹一声,垂下头来。

如果说周瑜说孙策身死众人还有些惊疑的话,那现在鲁肃默认的态度就震惊了众人,一时间众人就感到天塌地陷,不知所措,七嘴八舌的说个不停,差点没把周瑜的军帐都掀起来。

周瑜倒是十分平静,一动不动的端坐在帅位上,也不知道在想什么。

到了现在,鲁肃是真心佩服周瑜的心理素质了,孙策身死这么大的事情都没有让周瑜乱了方寸,当真称得上心若磐石了。这和孙权反叛不一样,孙权反叛属于意外事件,祸起萧墙,这是周瑜没办法控制的。

足足过了一刻钟,周瑜这才厉声喝道:“都给我安静,帅帐喧哗,成何体统。”

众人被周瑜吓得一愣,急忙停止议论,纷纷速手而立。

周瑜环视一周,慢慢说道:“如今主公身死,现在我给你们三个选择。第一,诸位和我扶孙绍(孙策长子)就位,回兵吴县,继续抵抗刘备。”

“第二,诸位随我退守寿春,向李子悔借兵,铲除孙权,为主攻报仇雪恨。”

“第三,诸位就此别过,各奔前程吧!”

周瑜话音一落,帐中众人又开始议论起来,不过这次声音倒小了许多,都是三两成群,交头接耳。

不多时,朱桓顾雍等人纷纷表示愿意为孙策效死,返回吴县,誓死抵抗刘备。不过也有人表示刘备势大,还是北上九江,向李子悔借兵为上。当然,还没人傻到选最后一条,各奔前程。

周瑜这三个选择是很有深意的,并不能像字面上那么看。

是死路,也是活路,死路的意思是大势已去,东吴根本就无力抵抗刘备了,死守吴县又能如何,内无粮草,外无援兵,城破国亡只是时间问题。这点不光是周瑜,但凡有点军事眼光的人都能推测出来。

死路中的活路就是投降刘备,至于是在城破之时投降,还是暗地里抛媚眼,就只有自己知道了,周瑜也看不出来。

相比来说,第二条路才是周瑜想看到的,向李重借兵根本就是一个掩饰之词,实际上和寄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