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6部分 (第1/4页)

海上活动基地也有其自身无法弥补的缺点,目标大,速度慢,而且防御能力薄弱,极容易受到攻击!这些,都是海上活动基地不如航母的地方。航母在受到攻击的时候可以机动规避,可以得到周围护航战舰的掩护,如果打不过敌人,还可以逃跑。但是,海上活动基地做不到这一点,打不过,那就只有被消灭的命,所以后来中美双放都很少把海上活动基地部署到战区的前沿,除非取得了绝对的制海权与制空权!另外,海上活动基地的另外一个弊病就是生存能力不强,虽然通过模块式建造法,可以迅速的修理受损的模块,或者直接更换,但是这必然会导致海上活动基地的能力降低,严重的话,甚至会让整个基地失去使用的价值。毕竟这种新出现的武器装备主要是用于登陆作战的,此时进攻一方已经取得了绝对的优势,自然不需要太多的考虑生存能力,但是这一问题,在这时候就暴露了出来!

莫怀聪原本可以让第14舰队南下,加入到打击编队中去的,但是他最终还是放弃了这一打算,海战与陆战不一样,陆军之间的战斗是考虑怎么消灭对手,对自身的保护不是很强烈,毕竟陆军的补充更为方便,陆军新部队的组建,训练也更容易一点。但是海军不一样了,一名优秀的海军官兵需要花上1年到3年的时间来培养,这就决定了海军更为重视人员,而海军装备的建造速度也比陆军慢很多,所以海军更为重视对自己的保护。这一点,在数百年来几乎就没有发生过多大的变化。而另外一个原因就是海军的战略性。从战争中扮演的角色来看,陆军在绝大多数的时间内扮演的是战术军种的角色,而陆军的胜利也带有更重的战术味道。海军则不一样了,可以说海军参加的每一场战斗都带有战略的味道,海军从出现的那一天开始,担负的就是战略军种的角色。因此,海军更重视长远利益,而不是为眼前的问题所付出过高的代价。英国,美国,以及随后的中国,在成为海洋霸主的时候,都注意到了这一点。因此,在战斗中,海军更为重视保护自身的力量,只有保护了自身力量的海军,才能够战胜对手,而任何将海军当做战术军种使用的国家,都避免不了失败。法国,俄罗斯,德国,以及后来的日本,无一不是将海军放在了战术军种的位置上,最终遭受到的是惨痛的教训。这一观点,莫怀聪将军是非常明白的,因此,从一开始,他就非常重视保护自己的力量,即使是在力主进攻的时候,他也从不忽视这一点!

第14舰队放弃了进攻,转而为海上活动基地提供掩护,这虽然让莫怀聪再一次失去了歼灭美国第3舰队的机会,但是也成功的保护了自己的部队,并且为此奠定了海战胜利的基础。所以,他的决策在战略上来看,绝对是正确的,虽然在战术上有点吃亏,但是这并不影响大局!

中国的攻击机群到达美国舰队预定出现的地点时,并没有发现美国舰队,随即,机群开始扩大搜索范围。这最终导致中国攻击机群无法同时对美国舰队发动进攻,而是分散的,以小批机群的方式进行的,这样的攻击效果当然好不到哪去,而且给美国舰队留出了喘息的机会,同时也让吉纳得到了调整舰队防空部署的时间,让美国第3舰队的防空能力发挥到了极限。虽然这最终仍然无法避免舰队受到惨重打击的下场,但是却成功的避免了舰队覆灭的结局,而这就是吉纳及时调整舰队航向,并且提前发动进攻所带来的最重要的一点,也是吉纳做出的一个非常正确的决定!

美国的攻击机群虽然准确的发现了中国的海上活动基地,但是却没有想到会遭遇到这么多防空战斗机的拦截,而且是在很远的距离上就遭到了拦截。绝大部分的美军攻击机在进入攻击航线之前就被防空战斗机冲散了,最终这些美军飞机也不得不分散攻击。可以说,在攻击行动上,双方都是半斤八两,没有多大的区别!

战斗的结果让莫怀聪很不满意,因为第一波打击并没有让美国第3舰队彻底丧失作战能力,而且还有两艘美国航母根本就没有受到打击,正在撤退呢。但是对吉纳来讲,这一战的结果已经让他比较满意了,前方的攻击机群报告,他们击毁了三座海上活动基地,但是吉纳并不清楚,真正受到打击的只有一座海上活动基地,而且伤势并不严重,而另外两座海上活动基地是自己释放的干扰弹,最终导致美国飞行员判断错误!但是不管怎么样,吉纳此时必须得撤退了!

在攻击机群遭到大量战斗机拦截的时候,吉纳就可以很肯定的判断出有另外一支中国舰队在附近活动,虽然这支中国舰队还没有发动攻击,但是谁知道他们现在在干什么?而以第3舰队现在的情况来看,如果不撤退的话,那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