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6部分 (第1/4页)

因为距离太远,赵隼鹰已经无法使用攻击机上的探测系统来确定前方的情况,所以干脆接过了一枚导弹的指挥权,将这枚导弹上的雷达与战机的显示系统结合到了一起,让这枚导弹充当起了战机的眼睛。

很明显,由护航战斗机发射的那批导弹并没有收到多少效果,200多枚导弹很快就被欧洲联合舰队的外围防空网给解决掉了,即使有幸突入进去的那些导弹,也很快就被末段反导系统给打了下来。出了让一艘法国的“地平线”级驱逐舰负伤撤出战斗之外,这批导弹收到的效果非常不理想。

此时,欧洲联合舰队已经开始在防空驱逐舰上部署高能激光武器系统了。虽然,每艘驱逐舰的电力系统只能保证一部高能激光器持续工作,但是这也大大增强了这些驱逐舰的作战效能,特别是在拦截导弹的时候,有着非常优异的表现。当然,装备最多的还是“戴高乐”号,这艘核动力航母至少配备了4座高能激光器,成了舰队中末段反导能力最强大的战舰,而也只有它的核动力系统,才能够为这些激光器提供足够的能源!

当欧洲联合舰队的战斗机发现这次阿根廷使用的射程更远的导弹之后,在内圈巡逻的战斗机立即就扑了过来。但是他们的行动还是晚了一步,在他们还没有能够对外围的那些攻击机发动进攻的时候,第二批数量更多的导弹已经到达了欧洲舰队的上空!

指挥这次攻击任务的是一名阿根廷空军的少将,他也发现了以超低空攻击的效果并不理想,立即指挥着别的攻击机,让他们将发射的导弹带入了高空,准备从高空进行俯冲攻击。而高能激光器的拦截距离只有5公里左右,而这批导弹都是从12千米的高空俯冲下来的,这一来,攻击效果自然好了许多。但是,俯冲攻击时,导弹是速度非常高,末段速度甚至超过了5马赫!这让导弹的反应时间大为缩短,同时高速所产生的气动热量,也严重的破坏了导弹的制导系统,所以,攻击效果并不可能提高多少!

防空方向从海面转移到了高空上来,欧洲联合舰队在经过了初期的混乱之后,立即就组织起了有效的防空力量进行拦截。防空导弹驱逐舰已经开始向航母靠近,并且使用远程拦截导弹对上空来袭的导弹进行了第一次拦截,效果并不怎么样。因为对任何的导弹防空系统来讲,拦截天顶方向的目标都非常费力,因为照射用的火控雷达,是很难对天顶方向的目标进行照射的。而导弹一直处于爬升状态,自然速度也快不起来,机动性更不可能好到哪去!

最后,只有几枚导弹对欧洲舰队的航母构成了威胁,但是都是近矢弹,并没有击中目标。可以说,这次的攻击结果是非常糟糕的。但是,就在欧洲联合舰队全力防空的时候,海面下的杀手也开始行动了!

几艘阿根廷的潜艇并没有使用导弹进行攻击,而是在突破了欧洲联合舰队的反潜防御圈之后,在距离航母只有15公里的地方,用鱼雷发动了攻击!

首先发现这批鱼雷的是几架正在奔赴反潜战场的几架直升机,鱼雷的尾迹虽然并不明显,但是在上空一看,仍然能够看出与周围的环境有着明显的区别。

对任何战舰来讲,鱼雷比导弹更恐怖,因为鱼雷是在水线以下攻击的,造成的破坏要打得多,如果伤及战舰龙骨的话,那后果不堪设想。所以,已经退到航母身边,担任反潜任务的护卫舰立即开始释放鱼雷干扰弹,并且用战舰上的火炮对着来袭的鱼雷进行了疯狂的射击!

欧洲人的反鱼雷作战并没有完全成功,最后仍然有2枚尾流自导鱼雷躲够了攻击,顺利的跟上了英国的“海洋”号航母,一条鱼雷在距离航母艉部大概20米的地方爆炸,震荡波破坏了航母的推进系统。而另外一条鱼雷顺利的撞上了航母,将“海洋”号的尾部炸掉了一部分,并且造成航母尾舱严重进水。

由于两条鱼雷的雷头只有250公斤左右,这还不足以击沉这艘航母。但是,现在“海洋”号肯定无法继续战斗下去了,即使能够迅速修复,恐怕暂时也要脱离舰队了吧!

第四章 “海洋”遇难

第四章 “海洋”遇难

“海洋”号,世界上最新锐的航母之一。原本设计成为一艘中型常规航母,但是后来被修修改改,就成了一艘标准排水量达到了6万吨的大型航母。可以说,这是英国人的骄傲,这艘航母也寄托着英国人对未来的希望,是英国海军崛起的标志。但是,这艘航母的生命太短暂了,短到很多人都来不及为它拍照留念!

阿根廷的反击可以说是非常的失败,如果从损失与战果的比较上来看,更会觉得阿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