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部分 (第2/4页)

。版图固然很大,资源和兵源却十分贫乏。司马睿虽然口头上呐喊要北伐复国,但他内心并不愿意救出那个可怜的侄皇帝,而把自己从宝座上挤下来,所以他满足他的小朝廷局面。曾有一位将领祖逛,集结流亡的乡民,组成一支反攻部队,要求政府发给武器粮秣。司马睿不能、也不敢公开地拒绝祖逖反攻,但他却恐惧祖逖反攻成功,因之只发给他一些朽败的武器,粮秣则完全没有。但祖逖仍然出发,在横渡长江时,他敲着桨揖说:“我如果不能恢复中原,便像长江二样,永不再返。”他经过大小数十战,好不容易在与后赵帝国邻界地方建立一个据点,司马睿却派了一位亲信大臣当他的上司管辖他,祖逖忧郁而死。

当权人物如果自私无能,一定激起内变。司马睿又猜忌镇守武昌(湖北鄂州)的大将王敦,引用另一批亲信大臣跟他抗衡。王敦比祖逖的反应强烈十倍,因为他握有当时晋帝国最大的兵力。于是,他起兵东下,宣称要肃清君主身旁的奸臣。三二二年,攻陷建康,把司马睿所有的亲信大臣杀了个净光,但仍维持司马睿的帝位。就在当年,司马睿一病而死,儿子司马绍继位。三二四年,司马绍下诏讨伐王敦,王敦再起兵东下,这一次他决心取消司马家的统治。但他没有上一次那么好的运气,在围攻建康(江苏南京)时,他病卒军营,军队溃散。

司马绍只当了三年皇帝,于三二五年逝世,他的五岁儿子司马衍继位,由二十余岁的年轻母亲庾太后抱着孩子听政,庾太后的兄长庾亮当宰相。庾亮跟镇守历阳(安徽和县)的大将苏峻不睦,他下令征调苏峻当农林部长(大司农),在动乱的时代里,没有一个将领肯心甘情愿地放弃军权,苏峻不能例外。他上报告说,宁愿调到北方边界青州(山东北部)与敌人作战。庾亮硬是不准,苏峻遂起兵叛变。三二八年,苏峻攻陷建康,庾亮逃走,他的妹妹庾太后自杀。不过苏峻在不久之后的一次战役中,坐骑忽然跌倒,被勤王军射死,内战才告一段落。

晋帝国除了不断地打内战,还面临着另一个形势,即北方大批流亡客跟江南土著人士之间,发生严重的冲突。这些流亡客大多数由一个家族集团或一个乡里集团组成,他们并不以逃难者自居,反而以征服者自居。到达一个地方,立即着手开恳荒地,或借着政治力量,向土著的耕地侵蚀,更垄断山川湖泊,成为当地的新主人。我们举一个不著名的小地主孔灵符为例说明。孔灵符身无一文的逃到江南,但不久就在永兴(浙江萧山)拥有一个周围十六公里的庞大庄园,包括二百六十亩农田,两个山岭和九所菜园。孔灵符不过是一个官员的弟弟而已,本身还不是官员。我们可以合理的推断其他干万个孔灵符和千万个比孔灵符更有势力的人,所加到土著身上的迫害。

南迁的晋政府实质上是一个流亡政府,由一些在北方幸而没有被杀,又幸而逃到江南的士大夫组成,统治一个他们不很了解的世界。稍久之后,流亡政府渐变为殖民政府,上著人士在政府中没有多少地位,且受到轻视。上著人士也用轻视来回报,称呼流亡客人为“伧人”,意思是没有教养的俗汉。主客互相仇恨的结果,弓愧不断的摩擦,甚至流血。最早发生于三一五、三一六两年的民变,杀死吴兴(浙江湖州)郡长(太守),就是土著人士的武装反抗。

至此,晋帝国不能反攻复国的原因,至为明显。一个没有民众基础,而又不停内斗的流亡政府,像用火柴搭起来的亭台楼阁,能维持现状,已是老天爷保佑了。

六 北中国的大混战

后赵帝国开国皇帝石勒于三三三年逝世,这个传奇人物,是五胡十九国中最英明的君主之一,他如果早日南征,晋帝国可能抵御不住,他会统一中国。但年龄衰老使他壮志消磨,他死后,儿子石弘继位,石勒的侄儿石虎把石弘杀掉,自己上台,自襄国(河北邢台)迁都邺城(河北临漳)。

石虎上台后不久,三三七年,晋帝国最东北边陲的平州(辽宁)州长(刺史),鲜卑酋长之一慕容就,在棘城(辽宁义县)建立前燕王国(他的儿子慕容囗改为帝国)。但晋帝国虽然失去东北,却很实惠地收回西南。三四七年,大将恒温进攻成汉帝国。决战时发生了一件只有童话里才有的插曲,当晋军抵达成都城下时,成汉兵团猛烈抵抗,流箭直射到恒温马前,桓温吓得魂不附体,急急下令退却。可是不知道什么原因,击鼓军士却糊里糊涂击出进击的鼓声,晋军猛烈反扑,成汉兵团溃败,最后一任皇帝李势投降,立国四十四年的成汉帝国,至此灭亡。

后赵皇帝石虎比刘聪更凶暴百倍,他跟一条毒蛇一样,脑筋里只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