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部分 (第1/4页)
为兵力不足而陷入的短期困境。虞允文希望赵抗能设法再增派五万精兵前去支援他们,这令赵抗颇为头痛。
赵国虽然已经颇为强大,但人口不过数百万,就算赵国采用战国体制,能够维持的军队总数也是有限的。由于对大食人并不完全放心,赵抗在当初从锡兰抽走大部分军队后,又让阿尔带着外籍兵团进驻那里,以增强锡兰一带的守备力量。这样一来,赵国只剩下五万多可以机动的陆军,而他们是绝对不能抽走的
那五万老兵就好像是种子,如果没了他们,如何在较短时间内将新兵训练成型?何况国内外的敌对势力仍未死心,如果将有战斗力的陆军全部抽走,难保不出什么大乱子。赵抗可不想再经历一次类似上次大食来袭的变故,可虞允文部确实急需增援,那到底该怎么办呢?
虞允文同时向南宋提出了共同出兵的请求,当然这是赵抗同意后才递交给赵昚的,毕竟虞允文现在虽然已经是相国,但还未开府,可没那么大的权力。现在的南宋皇帝赵昚收到虞允文的书信后很感兴趣,他早就想收复河山了,现在据虞允文所述,金军已经实力大损,这正是出兵的大好时机。于是,赵昚便立即召集众臣,进行庭议。
由于赵抗此次来临安的时间已经相当长,小千鹤见他迟迟不归,居然偷偷离开了淡水来到临安,把赵抗给吓了一跳。不过既然她来了,赵抗便干脆让她跟在身边学学基础的医术,免得她出去惹出事端。如今的千鹤,眼神中暗含的杀气已经令人不寒而栗,赵抗原本坚定的决心再次动摇起来,“我这样做,对吗?”
赵抗早就发现千鹤的内功已经有相当长的时间停滞不前,但是她的武功却可以说是一日千里,很明显她在暗中修习一种与内功无关的厉害武学。但赵抗并未过问此事,在他看来,千鹤的武功越高,对她日后完成使命就越有利。而千鹤武功太高后会失去控制,这个念头赵抗还从未有过。因为一直以来,千鹤对赵抗可谓言听计从,很难想象她会变得不听话;而就算千鹤真的失控,赵抗也不认为她能强到连自己也制服不了
“这庭议的结果,好像不太妙啊!”,赵抗了解情况后,暗自叹息道。原来,当赵昚兴冲冲地向群臣提及此事时,大家却意见不一,但即使是一些主张对金国开战的大臣,也强烈反对现在就对外用兵。理由很简单,不合礼法,这父亲刚死了没多久,儿子就要对外开战,怎么都是不孝之举。从这点来看,赵抗不孝的罪状又多了一条,但他本来就不是正常人,要求被放低了很多。在大家眼中,赵抗能放弃亲自领军北伐的念头,就已经算是很孝顺了
按那些大臣的说法,就算要对金开战,也得等守孝三年期满。最少最少也得等到明年,要不然,就太不像话了。这也就是说,虞允文所急需的短期援助,南宋朝廷是给不了了。
而且就算不考虑孝道礼法的因素,反对出兵的呼声也相当地高,听起来也都蛮有道理。秦桧一党自不必说,就连张浚也强烈反对出兵,他退朝后递上的密折令赵昚彻底打消了出兵的念头,密折里说:现在北伐的主力是赵军,如果现在南宋出兵救援,最后就算北伐胜利了,战利品都是赵国的,而威望全是赵抗的,无论对南宋,还是对他赵昚都很是吃亏啊!张浚建议,最好等赵金双方打得两败俱伤,赵军被迫撤退后,南宋再出兵捡便宜,赵昚深以为然。
赵抗在听到赵昚陈述了一大通的理由之后,他心里明白,赵昚已经不可能出兵支援了。于是,赵抗便动了让北伐军撤回国内的念头。反正此次北伐的战果还算不错,光强制迁到国内的人口就有几十万,虽然士卒战死数万,钱粮消耗也不小,但总体来说至少不亏。
但虞允文却立即回信给赵抗表示反对,他在信中陈述了撤军的诸多不利,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赵国必须在大陆上获得一个立脚点,以建立汉人自己的骑兵,这次北伐中所吃的苦头进一步坚定了虞允文的这个想法。赵抗和他原先指望借南宋的部分地盘来养马,但目前赵宋之间貌合神离,已经不能抱太大期望了。
所以赵军只能自力更生,如今五州的百姓基本都被遣往赵国垦荒,空出来的大片土地便可以作为牧场。等骑兵建立起来,夺回北方几处重要的养马地后,到那时再将这一带恢复成农田也是可以的。
赵抗想了想,觉得虞允文说的话很有道理,但问题是哪儿来的兵呢?没兵的话,光死守也没空去养马啊!关于这点,虞允文也没什么好的办法,但他还是坚持不能撤军
就在赵抗束手无策,开始看起宣传队的传单散心时,一个主意出现在他的脑海里。他打算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