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部分 (第1/4页)

咳嗽几声,催着他夫妻二人快些安歇。

顾三娘和沈拙逛了大半日,眼见时辰差不多,沈拙便带着顾三娘回到清水寺,蒋府的妯娌三人都来了,寺里有专门搭好的帷帐,就是为了方便这些夫人小姐看热闹,除此之外,还有不少其他府的夫人小姐也来观战。

辩论的地方就在大雄宝殿前面,空地上临时搭着一个空台,此时,台上一左一右分成两边,一边安放着十六张圈圈椅,另一边仅安放了一张椅,两方形成对垒之势。

没过多久,蒋中明携着几位同僚来了,他们坐在靠近前面的位置就近观看,只待时辰一到,就有一个穿着袈裟的老和尚走出来,他先对着众人念了一声佛号,就不紧不慢的讲起此次辫论的规则和两方的辩手。

孙氏悄悄对顾三娘说道:“这是清水寺的住持弘海法师,他德高望众,是佛门里的泰斗,皇上指定他做这次辩论的裁判。”

顾三娘朝着弘海法师望了两眼,只见他须发皆白,一副慈眉善目的模样儿,从四面八方赶来的学子书生将寺院挤了个水泄不通,他说话时,底下安安静静的,都在听他说话。

不一时,有两个小沙弥抬着一个香炉上前,里面插着三支点燃的清香,弘海法师敲响锣声,随际,先是十六学士登台,这些人有老有少,都是靖文皇帝精挑细选的有学之识,沈拙落在后面,他上台后,径直就往那只放着一张圈椅的地方走去。

全场悄然无声,所有人都被台上的这十七个人吸引住了,顾三娘的眼睛也一眨不眨的盯着沈拙,今日他头戴儒巾,身穿一袭青色窄袖长袍,腰间束着雪白的玉带,脚踏黑色皂底短靴,端得风采翩翩,气质不俗,想到这人是自己的夫君,顾三娘心底不禁升起几分自豪。

双方见礼,弘海法师宣称辫论正式开始,就见对面有个方脸阔耳的年轻男子站起来,他拱手问道:“敢问蒋公子,你是嫡是庶?”

他的话令台下众人纷纷议论起来,京城里谁都知道,沈拙乃是蒋丞相发妻沈氏所出的嫡长子,这人明知故问,到底是个甚么意思?

坐在帷帐里的顾三娘和沈拙隔得有些远,她看不清他的神情,只能见到沈拙露出的半张侧脸,他立在原地半晌没有作声,顾三娘忍不住用力绞紧手帕,等着沈拙的回答。

“我几年前便已自请出宗,早就改换了沈姓,再不是蒋府的大公子,先生问我是嫡是庶,又是何意?”

围观的人群一片哗然,顾三娘下意识的朝着蒋中明看去,他目光沉着稳重,手里端着一盏茶,好像丝毫没有在意沈拙说的这句话。

问话的那人楞了一下,他追问:“你既是出宗,为何还要住在蒋府,又为何还要蒋中明保举你入仕?”

沈拙一笑,他老老实实回道:“京城开销颇大,蒋丞相邀请在下与妻儿暂居蒋府,在下有心想推辞,奈何囊中羞涩,实在是一文钱逼死英雄好汉呀。”

停顿片刻,他又道:“至于蒋丞相保举我入仕,他本人就在现场,你何不亲口问问他。”

四周又是一片窃窃私语,问话的书生犯了难,他看了蒋中明一眼,只见他正在气定神闲的吃茶,好似真的在等待他询问。

书生咬了咬牙,横竖已经把蒋丞相得罪了,也不怕再多得罪一回,他换了一个问题,问道:“我再问你,京城里都知道蒋丞相有两子,一个是镇言将军,另一个是锦言公子,请问他们是嫡子,还是贤子?”

顾三娘的身边就坐着吉昌公主和孙氏,这书生心肠恶毒,分明就是故意挑拨,在场自是有不少人也看出来了,沈拙轻笑一声,他看着那个书生,说道:“世人都知道,镇言将军和锦言公子的生母是嘉元郡主,请教阁下,你倒是告诉我,他们二人到底是嫡是贤?”

事关皇亲国戚,那人如何敢接话,他挖这个坑就是等着沈拙来跳,谁知却被他看出来了,他慌了一下,嘴硬说道:“这是我的问话,还望沈公子不要顾左右而言他。

沈拙双手负在身后,他淡淡说道:“天皇贵胄,自是嫡中之嫡,镇言将军和锦言公子出身名门,他们若是不贤,谁又敢当得一个贤字呢!”

说罢,沈拙又道:“敢问阁下,当今圣上是不是嫡子?”

那人成竹在胸的说道:“圣上出自先皇元后,是如假包换的嫡子。”

沈拙又道:“那当今圣上贤不贤呢?”

被问话的书话脸色都唬白了,这话要是答不好,轻责就要被治一个妄议君王的罪名,他擦着额头上的汗水,说道:“圣上励精图治,靖文三年修运河,治黄沙,靖文五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