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部分 (第2/4页)

雅朗突然找了个由头回京交考察报告书,交完报告后就找了个借口不回西山火器营了,按计划,雅朗还该在西山火器营再待上五天的。

其实这倒没什么,关键是,雅朗竟然递了个折子,请朝廷废除商籍这一非常不合理的制度,弄得敦庆帝不住的瞅九王爷,以为雅朗是九王爷找的托。

九王爷冤啊,卖肥肠的蠢妇人没见识,所以一知半解,但自己可是堂堂的天家子弟啊,怎么可能会如那蠢妇一般的去认识理解商籍呢?怎么会将商人地位低下归咎于商籍呢…自己当时脱口而出说李真会入商籍从而影响李真的前途,其实只是想表达大清是不准官员经商的…好吧,诚如敦庆帝所说,自己是恼怒李真日后脱不了商人的身份,但自己也不会傻乎乎的要求废除商籍啊…

再说了,要找托也不找雅朗这个二百五啊…

幸好,敦庆帝信了九王爷的冤情,在养心殿将雅朗臭骂了一顿。

因为商人的地位绝对不会随着商籍的废除而有什么大幅度的提高。

要知道匠籍早在顺治二年就给废了,但是,直到今天,匠人还是被人瞧不起的。

再说了,商籍和匠籍还不一样,匠籍是子子孙孙都得当匠人。如今在大清,这个商籍真没什么歧视条款;也就两淮盐商的子弟独有商籍,因为得按这个给盐商子弟分配学额啊。

但是盐商一有钱了,都楞要子弟去参加科举,以寻个士子身份,这怪谁啊?经商的人自己都瞧不起自己,怪谁啊?

平心而论,这一点那个肥肠店的大胆妇人还真没说错。

如果商籍里充满了歧视性的条件,敦庆帝早就下旨将其废了,总不能让自己九哥在法理上就矮人一等吧?

要知道绿营的兵籍制度给废了,可是敦庆帝一手促成的呢,乐籍可是在敦庆二年也给废了呢…

所以,敦庆帝真不是被条条款款给束缚住的人。他没管商籍真的是因为大清的商籍就是民籍啊,商人总是低人一等,那是千百年来老祖宗传下来的思想在作怪…

但是,敦庆帝也不敢下旨大肆鼓励经商,就是九王爷也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韪上这种折子。全民皆经商了,谁来种地?

黄金是好,但能当饭吃嘛?

但是。即便是这样,敦庆帝一登基也表态了,“朕视民商。皆属一体。士农工商,虽各异业,皆系国家子民,理当一视。”

可是,大家还是瞧不起商人,那敦庆帝有什么办法?

喔,也许大家还会说商人不能穿绫罗绸缎,唉。这是明朝的事了,好吧,就算还有这规定。那也只能是盐商不能穿啊,其余的商人你凭什么不准人家穿。人家可是民籍!

所以吧,九王爷与其是恼怒唐烨,还不如说是恼怒商人自己不争气,在大清提供的这么好的形势下,连翻身农奴把歌唱的机灵劲都没有…

而且吧,那肥肠店的蠢妇的确也没说错,九王爷自己貌似真的瞧不起经商之人,被人戳到痛处了啊…

搞了半天自己一直为经商而自卑着,九王爷想死的心都有了。

所以,九王爷这些日子天天找敦庆帝,绝不是强烈要求敦庆帝废除商籍,而是吐槽,骂那肥肠店的蠢妇,骂尽天下的商人,顺便澄清一下自己其实真没有瞧不起自己所从事的行业…

当然了,敦庆帝也很讨打,竟然问,“那你得知李真成东家了干嘛那么大反应?”

“他经商怎么去六部当笔帖式?”九王爷振振有词。

“到时再将铺子转手不就行了。”敦庆帝真的太讨厌了。

“那也不行啊,如果铺子赚钱,他肯定转给老丈人,没一点说服力。”九王爷牛哄哄的找了个理由。

“御史会盯一个笔帖式是不是假转铺子?何况,那点小事能难倒九哥你?”敦庆帝貌似非要九王爷承认,那肥肠店的蠢妇一语中的。

所以,九王爷这两天主要都在辩白自己,压根没管商籍的事。

孰料雅朗竟然上了这么个折子。

因此,当敦庆帝骂完雅朗后,九王爷就将雅朗臭骂了一顿,“你不会真和那卖肥肠的蠢妇一般,认为商籍是贱户吧?”

雅朗则道,既然如今商籍只是给盐商分配学额的一个依据,为什么不废除了呢?大家都一视同仁嘛,何苦要留这么个尾巴提醒大伙,其实还有个商籍的,其实这个商籍是很不受大家待见的,“王爷,我以为你会赞成此举呢,怎么反而训斥于我啊?”

九王爷恍惚觉得,雅朗怎么貌似有点拍马屁拍到马腿上的懊恼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