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部分 (第2/4页)

这等看惯了生杀之人亦不忍睹目。他身上下的那些药怕是一辈子也不会好了,只能以毒药相攻相克,以毒养毒,即便侥幸活下来,亦是命不久矣。老夫见他也是可怜,便将他带回了明月,好生调养,收为徒弟。却不想……哎……”语毕,老教主摇首抚须。

听罢老教主一席话,她亦不禁长叹道:“道是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我倒觉是可恨之人必有可怜之处。原来这墓眠先前也如是凄惨,亦无怪乎变成如今这般疯癫模样。您且再说说,他后来是如何在暗月里立足的。”

老教主仰首回忆道:“当年墓眠也不过是一介书生耳,不知何故,村中人皆不见踪迹,也无争斗痕迹,惟余他一人倒地门前罢。老夫将他带回明月后,费心给他治好了外伤内损,又教他易容之术,改去了容貌。他似是对毒药颇感兴趣,老夫便一并教与了。对这个年轻人,老夫似有种特别的情感,久而久之,便将其视同亲生了,”稍顿了顿,老教主又道:“他不喜言语,老夫亦不多问他来由,经历了那等残忍之事,饶是再坚毅,也难免变得寡言少语。是故,老夫只是传他施毒之道,教他些轻功防身,不曾提防他。渐渐也将一些教内事务交与他做,欲待百年之后,将明月托付与他。却不想,元武十一年十二月廿四日,是日寒风摧枯树,庭霜结阑干,夜里忽起变乱。但凡老夫旧部,悉数中了剧毒,此毒诡异,即便是老夫亦无法解,恐为墓眠秘制。所幸老夫功力尚算深厚,苟且保全了一条性命,溟墨与氿泉生来便异于常人,许多毒药对两人皆是无效,我们三人留下假尸后便逃离了明月,来至此处隐居。后来方知教众多不服他,功力高深者如千雪逃出了明月,后生不敌者如渊只能迫于淫威,还有一部分被墓眠残忍杀害,如此一番,墓眠便平定了明月内部,亦将其改名为暗月。老夫半生为明月操劳,不想老来还被暗算,早已是心力憔悴,便不再问世事,只遣溟墨与氿泉继续帮助夏武帝,为夏凉尽一份心意耳。”

她唏嘘不已,看来这老教主果如江千雪所言,并非恶类,只是心思过善,不慎提防,方使小人有机可趁,险些命丧人手,岂不悲哉?只是不想那墓眠身世亦如是凄惨,然虽凄惨,其行终不可恕。

她又问道:“您可知那墓眠是因着何故,方落得这般下场?”

老教主却是摇首道:“老夫见他来历悲惨,便不多过问,怕伤及他心中痛处。只是当日在那桃园里不见他族人踪影,恐有蹊跷,也不知生死何如。想来此人既是来自荒蛮,又身历这等痛事,应无狼子野心,老夫方安心收他为徒,待他可谓是亲上加亲,却不想……”他重叹三声,又道:“罢,罢,罢!皆是过眼浮云耳!”

见那老教主神色伤偟,她正欲慰藉两句,却有人轻声叩门,来者非是他人,正是君溟墨。他对着老教主恭敬道:“师父,饭菜已备好,不知何时用膳?”她从未见过君溟墨对人如是顺从,可见这老教主非同一般了。

老教主望了望窗外,又转头对她笑道:“不知不觉已是这个时辰了,人老了果是不中用了呵。你可留下过几天?”

她略一沉思,便道:“也好,反正我亦无别处可去,能在您这儿有个落脚之处,那是再好不过了。”她瞥了两眼君溟墨的脸色,见他似是隐隐不悦,便煽风点火道:“我本无亲故,如今也惟余您这个爷爷罢了,事情既已平息,当是无人再来叨扰,我想也是时候与亲人团聚,共叙天伦了。爷爷您放心,只要有我在,您以后便不愁一人孤独了。”言罢还瞪了君溟墨两眼,示意老教主今日之失,也有他与其弟之过。

君溟墨可怒而不可言,只能闷声对老教主道:“那徒儿便先行告退了。”拂袖而去,绝尘而过。

无何,老教主方哈哈大笑道:“小丫头,你可算让老夫开眼界了。老夫收养溟墨十余载,未曾见他恼怒如是,你真算是第一人了。也不知你们俩有何过节,竟能让他溢于言表。”

她耸了耸肩吐舌道:“我也不知那妖孽犯的什么病,愣是与我过不去。”肚子是时发出不雅之声,老教主含笑不语,也不点破。她只得无奈望了望天,叹声道:“算了,还是先去祭拜下五脏庙罢。”喝下那碗苦药,便与老教主同去用膳了。

第九十八章 王孙自可留(二)

出得小屋,方觉耳目畅然。翠屏拔地起,明镜照还空。叶上风露待日晞,片片清圆,碧杀人眼,枝上春花红欲燃,朵朵娇妍,粉惊四座。更有一水绕陇埂,春水满陂塘,杳不知其所之,阡陌纵横,绿树中生,落英缤纷,梅子肥嫩。更远处便见四天开阔,狂云奔放,青峰虽是轩邈,犹锁不住远光,沉霖立于屋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