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部分 (第2/4页)

科奇总统与中国主席将要在达娃纠纷的解决中“发挥作用”的结果,舆论一致地认为:两国高层介入,达娃之争马上要出结果了。而达能的要求相应地升级了,明摆着重拾自信,要惩罚宗庆后的不识时务,让他后悔。国内媒体跟着炒的满天飞。

这是我第一次看到,一起公开炒作的国际政治力量干预诉讼中的企业纠纷。达能的意图通过媒体充分地体现出来:“达能的真正意图是希望能够得到一个完整的、真实的娃哈哈。对于达能而言,光得到一个商标是没有用的,还有渠道、团队等一系列的东西。”

老宗给政府写内参,要保卫民族品牌,境内外的媒体纷纷群起而攻之;等到别人的政府——总统来中国给本国企业游说的时候,所有的媒体都报道说,法国总统访华啦!达娃有望和解啦——国人竟然意识不到这是一种政治压力,法国总统是在给本国的企业争利益,可能还觉得萨科奇给面子呢。

虽然是非常简单的道理,很多人却没有意识到,达能希望宗庆后和谈,换一种说法,就是达能希望宗庆后割肉。谈判是什么?谈判就是得到与放弃。如果有人在你家门口架起大炮,同时拿着扩音器喊话说“我们谈谈,我们谈谈”,他难道只是找你要根烟抽吗?可是国人却在用“婚姻”在比喻两个企业家,幼稚的舆论对“我们谈谈”充满了对“握手言和”的美好的期待。

法国总统说情(2)

只有同是局中人的蒙牛发言人好笑地说了一句:资本是没有感情的。

并不顺利的总统斡旋

在法国方面提交给中方的议程中,列入了达能娃哈哈事件;正如达能的负责人所“透露”的:“从11月25日起,萨科奇在中国之行中,数次在正式和非正式的会谈场合主动提起该议题。”但是中国并没有作出回应,也就是说,传言达娃之争是“正式”议程属于谣言。从萨科奇总统的角度讲,他到了中国,才发现协调这两个企业的纠纷的任务竟然如此艰巨,中方领导层并不希望谈论这个问题。

原因很简单:总统还没到,达能已经把事情搞的太大了。中国方面识穿了达能的意图,意识到如果中方贸然施加政治压力,就等于直接牺牲了本国企业的利益。萨科奇揣摩中国方面的想法,决定做出一定的让步。于是萨科奇决定表示一下诚意,同时冲淡一下达能的霸气,对中国的大国地位表示尊重。

在晚宴中,萨科奇找到一个机会,直接与胡主席谈到达娃之争,希望达能与娃哈哈停止诉讼,进行谈判。在这一相对非正式的场合下,而且是萨科奇承诺退出司法程序的前提下,*主席就对商务部的朱广洲副部长说,要关注解决一下这件事情,促成双方和解。

萨科奇的任务完成:中国商务部出面主持达娃双方的谈判。

达能又得意起来了,重申和谈的“前提”:达能控股非合资企业51%的股份。

宗庆后飞抵北京,参加这一场达能安排和主导的和解。宗庆后得到的消息是,达能提出停止诉讼,和谈解决纠纷。但是谈判日期很紧,却看不出达能有要“停止诉讼”的意思。

到了北京我与宗庆后见面,前前后后商量后意识到这可能是一个没有诚意的花招。

“达能总是喜欢通过媒体放话。”我把收集到的资料给宗庆后看:“小里布说‘如果达能最终只能得到一个商标,一个被掏空的娃哈哈,那么对于达能来说也是没有任何意义的’”。

宗庆后嗤之以鼻:“说的好像商标仲裁他们赢了一样。现在娃哈哈商标已经板上钉钉是娃哈哈的了。”

我提醒说:“达能还会坚持并购,也许会在价格方面让步。”

宗庆后沉默了一会,然后说:“其实即便没有这次斗争,达能也早有挤我下台的计划。我一天不下台,达能一天得不到娃哈哈。但是如果我下台了,娃哈哈这三个字就难说了,我两万员工也难说了,现在娃哈哈没有我可能很快就倒了。”

宗庆后下了决心,“达能在中国做不起来的,他们没有这个积累,没有人,没有经验,不可能做的好企业。我不能让达能并购娃哈哈。”

“我要求达能撤诉和谈,不撤诉不谈。”宗庆后说,很快宗庆后就要赴瑞典斯德哥尔摩仲裁开第一次庭,“达能就是想不劳而获,通过打官司吓唬人挣钱,还把法国总统搬出来。但是想压着我和谈不可能。”

我能够理解,宗庆后是一位受毛泽东思想影响的人物,崇高的责任感、坚持独立是他身上闪光的东西。不像许多做品牌是为了融资、转手的“品牌短线投资者”,对于宗庆后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