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四五章 拦路的丫鬟 (第1/2页)

前院,书房之内。

“王爷,今天南边传来消息,新任临江知县尚未到任,落江身亡了。”蒋双流沉声说道。

秦王微微蹙眉:“临江县?”

秦王一时想不起临江县在哪里,但是他知道,一名知县的死亡,还不值得蒋双流专程前来禀告于他。

“对,临江县,卑职去年,不对,应该是前年了,曾经到过临江县,上一任知县名叫张博,即将调任嘉苑任知州,如今还在临江,正等着与新任知县交接,没想到还没有见到人,却先闻死讯。”

临江与嘉苑只有三日路程,吏部派往临江的人选迟迟未定,张博之前已经去嘉苑赴任,此番是特意回临江办交接的。

听到蒋双流说起前年他曾到过临江县,秦王恍然大悟,道:“下乔镇就是隶属于临江县的吧。”

蒋双流道:“对,不过王爷可能不知道,如今下乔镇十室九空,不仅是下乔镇,就连离下乔镇不远的上乔镇也是如此,那些人拖家带口都搬去了一河之隔的小河镇,小河镇是新建的镇子,那里早在几十年前曾经遭灾,荒芜多年,如今却是一片繁荣景象。”

从临江到西安,相隔两千里,一座名不见经传的小镇,是不会引起秦王重视的。

前年蒋双流的南下之行,秦王当然记得。

他问道:“临江县的搬迁莫非不是官府下令的?”

蒋双流道:“此事最初确实是在官府拿到许可的。有人在小河镇开荒,恰好被县衙从此经过的人看到,便将此事告知了当时的知县张博,当时正值张博的通考之年,听说有人开荒,张博大喜,正值皇帝大婚减免赋税,于是便以此鼓励穷苦百姓前去开荒,并将此事上报朝廷,这也成了张博在任期间的政绩,张博能够顺利升迁也与此事有关。但是之后的事情就是张博无法掌控的了,大批百姓自发迁走,原本的荒凉之地成了镇子,可是相邻的其他镇子却越来越冷清,张博悔之晚矣,调令一到,他立刻就动身前往嘉苑,把这个烫手山芋留给了新任知县,却没想到,新知县竟然死在路上。”

书房内静寂一刻,良久,秦王笑道:“这倒是与我们多年前在良峪的做法不谋而合。”

良峪,曾遭鞑子屠城,秦王就藩时,良峪早已成为一座空城。

当时秦王派一千兵士到达良峪,在良峪屯田养兵。当时鞑子时时犯境,百姓惶惶不可终日。得知有官兵驻守良峪,便扶老携幼前来,良峪守官打开城门,并且让士兵们帮助百姓们搭建房屋,收留这些因战争而流离失所的百姓。

百姓们有了房屋,接下来又分到了田地和牲畜,渐渐安稳下来。良峪的稳定吸引了商户,商户们手握钱财,最是需要保护,他们纷纷前往良峪,有了商户,良峪开始繁荣起来。

如今,良峪拥有西北最大的交易集市,从丝绸之路而来的奇珍从这里销往大齐各地,同时也把大齐各地的特产卖给往来于丝绸之路的商人,换取更多的钱财。

良峪仅是每年收取的各种保银和管银,就足够秦王养活一支上万人的军队。

不仅是秦王想到了良峪,蒋双流等人也想到了,反倒是萧韧和周铮这两个小的,眨巴着眼睛看着秦王。

他们记事的时候,良峪已经是个繁华的城镇了,即使知道良峪曾被屠城,他们也没有见证过昔日良峪的荒凉,直到此时秦王提起,他们才恍然大悟。

秦王像是想起了什么,对蒋双流道:“莫敢不错,小河镇的消息很重要。”

蒋双流忙道:“王爷,莫敢随着卑职回来了,这消息是崔小鱼送过来的。”

秦王一怔,道:“老崔两个儿子中的一个?好,他日回到西安,让他来见本王。”

老崔是西秦军最出色的斥侯,后来受了重伤,瘸了一条腿,他的两个儿子前几年被蒋双流带走。

秦王对那两个孩子有印像,还各赏了一套文房四宝给他们,赏过之后才知道,这两个孩子没有一个是读书的材料。

说完正事,周铮问道:“父王,今日府里有宴会,虽然来的都是女眷,但是毕竟是为钟陵县主举办的,您是否要去看一看?”

于情于理,秦王是要去看看的。

秦王道:“你和小七随本王一起去吧。”

一直在旁边候着的内侍连忙出去通传,秦王要去揽月阁,年轻女眷们该回避的是要回避的。

出了书房,便有一条小径直通花园,从花园里穿过去,便是揽月阁。

这是在自家王府里,又是去女眷们的宴会,因此,秦王身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