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部分 (第2/4页)

有关系,我从头至尾告诉你们怎么做,假如我走了你还不会,可以写信给我,我会告诉你们。嗨,谁能料到后来关系恶化成那样啊。苏联叫哈里东诺夫赶快走,因为他是个关键人物,这个人物不赶快走不行啊,催他走。我们谈了三天三夜,最后,还没有谈完,苏联那个飞机就要带他走,我们就把飞机那个腿给弄坏了,把那个轮子弄出了毛病,飞不起来,又延长了一下,还来谈。这个人太好了。那个时候大西瓜可多了,我们一边吃一边谈。他走的时候恋恋不舍,这是一个好人啊。苏联专家、苏联的人民对我们太好了。但是也有坏的,有一个专家最坏,简直是个特务,硬逼着把材料往外运。

1960年7月前,苏联提供的扩散机已全部到货,并基本安装完毕。当时,在这座工厂工作的苏联专家近五十名,负责人就是王成孝上面提到的哈里东诺夫。哈里东诺夫曾经担任过苏联乌拉尔铀浓缩厂总工程师,他对厂长王介福和王中蕃都一再说,如果厂里需要,他做医生的妻子可以到厂里的医院来,为职工看病,不要任何报酬。在这一时期,苏联专家教得实心实意,中方人员学得也尽心尽力,像王成孝就成为中国人中第一个能独立进行扩散理论计算的人。但也正因为这样,苏联专家撤走后,王成孝便成了重点保护对象。1960年11月,王成孝外出,因事情紧急,坐了一辆三轮摩托赶路,途中遇到大雾,看不清,又遇到下雪天气,刹不住车,一下撞到停在路旁的一辆大卡车上,把王成孝的鼻梁撞骨折了。事情报到上头,刘杰非常生气,对铀浓缩厂的领导严词训斥,随后便给王成孝配备了警卫人员,加强保护。

刘杰说,王成孝受了伤,他们打电报给部里,我一听,很恼火,对王介福说:把你撞死了还可以有人接替,把王成孝撞死了可怎么办?话说得过火,但反映出当时对如何过技术关确实非常着急的心态。

1958年8月底,包头核燃料元件厂副厂长杨朴找来他手下的蒋述善等三位设计人员,给他们布置了一项任务,要求他们在45天之内拿下生产线的施工设计。

这个命令突如其来,把他们吓得目瞪口呆。蒋述善说,我们三个人过去都没有独立承担过工程设计,手头除了几本初步设计书之外,一无所有。可当时的形势很紧,根本就容不得我们说一声不干,也不能说不会干,你只能硬着头皮把任务承担下来。杨朴给我们传达毛主席的批示,要尊重苏联同志,但也要破除迷信。我们白天和苏联专家一起做设计,尽量从他们那里多学些东西,晚上才坐下来画图,每天都要干到半夜以后,一直干了两个来月。

设计任务要求整个提前,一开始苏联专家极力反对,认为这是违背协定的,因为协议上说好是三段设计,时间上大概是8个月到一年,现在你们这样随便提出来,根本不可能,也不符合科学规律。杨朴就找专家谈,说现在全国都是这样大跃进,都在要速度,赶进度,我们这样一个单位不这样也不行,从大局来说,是不是先把这个方案接受下来,再跟大使馆和总顾问去商量?专家一看老这么僵着也不是个办法,说既然是这样,那就做吧。设计过程中日夜加班加点,减少了程序,取消了技术设计,施工图设计当中又简化了图纸,虽然后来在施工过程中老要补充修改,麻烦不断,但元件厂的施工设计最终用48天抢了下来,赢得了时间。因为按照协定,必须先经过初步设计论证,再进行施工设计,原定时间为一年,等设计完成后苏联才提供设备。所以,元件厂施工设计的提前完成,使得中国在双方关系彻底破裂之前拿到了关键设备,保证了生产线的正常运转。

施工设计完成后,接下来更重要的一步是生产技术的掌握。1959年9月,二机部派元件厂杨朴率领蒋述善、计秉贤等14名技术人员紧急赴苏实习。对杨朴他们来说,这是他们第二次去苏联实习了。上一次去苏联是两年前的秋天。杨朴当时是技术组负责人,以总工程师的身份带队去生活实习,一共去了42个人,有技术人员,也有工人。火车一到莫斯科车站,以前和他们一起搞设计的不少苏联老专家都来欢迎,给他们每人送了一束花。中方每个人也都带了一些小礼品送给对方。以往大家在一块,逢年过节都要送点礼物,不管是在哪里,感情都是培养出来的。等到后来双方关系渐渐有些紧张了,国内又派了八个人,由洪景荣带队,去6号车间实习,这个厂子是专门生产原子弹弹壳的。但这时苏联方面已经拒绝中国人进入了,等到他们回到国内,苏联专家也撤了,部里面在清查项目的时候,看到有个6号车间,但是,在所有的设计任务书上都没有这个车间,也没有土建任务,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