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部分 (第1/4页)

家在中国期间,关于原子弹研制的讲课仅此一次。听完课以后我们就凑,把专家讲的东西凑起来。当时钱三强同志讲,这些东西跟资本主义国家披露的基本的原理是一样的,只不过详细一些。介绍完了以后,我们再问他问题的时候,他就避而不答了。我问他,你既然帮助我们搞原子弹,那么氢弹你是不是也可以说一说呢?他说这个不着急,以后总会有的。我们就一心一意地盼他能够早给原子弹样品和技术资料。后来我们迟迟接不到这个东西,我们说,他不给我们就自己干。首先把苏联专家讲的东西汇总起来,由朱光亚同志把它添添补补,弄成一个完整的东西。那个时候专家还在,我记得到所里开过两次会,宋任穷部长提出来,他不给我们,我们就自己干,一定要把压力变成动力。对于苏联专家讲的东西,我们可以学习可以参考,但是我们不受他的拘束。当时我在所里也作了报告,我提出来四个字:高,小,少,精。就是要求我们搞的原子弹要争取高的,准备低的。标准要高,体积要小,装料要少,再加一个精字,保证它响。苏联专家还在的时候,我们就分头开始了理论物理、试验物理、中子物理、爆炸物理以及弹体和弹道方面的钻研,组织人马,兵分六路,齐头并进。

负责设计存放原子弹样品仓库的李嘉尧说,三个苏联专家给部里领导讲课,朱少华当翻译,我们都不知道,那可是最高秘密啊。我是后来看了他们的笔记才知道的。这三个专家比较友好,听说其中一个回国后给撤职了。记录时,根据各人的水平,有的理解,有的不理解。1959年6月中苏关系正式破裂以后,宋部长来作报告,就在原本计划存放原子弹模型的仓库里进行,我们坐在地上,他站着作了报告。有一二百个干部听。在这之后我们才真正自力更生。也就在这以后,部领导才想起苏联专家还讲过这么个课。这时,到了1959年的下半年,部里交给朱光亚一个任务,到部里去把那次讲课资料拿来,看看有多少参考价值。我们到部保密室借了资料,然后到朱光亚的办公室整理,根据各人不同的记录,理论计算方面的由邓稼先搞,工程技术方面的我来搞,把大家记的东西尽量系统化,搞完整。因为我们也不懂,他本子上写多少就是多少,他说多少个大气压,你也照抄。后来,理论部验证这些东西是基本符合实际的,朱光亚审查后,加了一个序言,作为一个完整的资料。对于这个资料,我的评价是起到了缩短我们研制时间的作用,起到了引路的作用。

这次讲课之后,三位苏联专家就分头去各地参观。加夫里诺夫留在北京,他希望能看几个研究所,是霍广盛带他去的。涅金和马斯洛夫到了宝鸡,参观了几个炮厂,但宝鸡和太原没参观完,就把他招回来了。朱少华说,回来的时候,我问涅金参观的印象怎么样,他说很好啊,你们的制造技术真不错,这是我们来之前没想到的。对于他们国内让他回去,他也觉得无可奈何,为什么叫我回去啊,我们事儿还没完呢。走之前他还和吴际霖讲,回来以后我们还要商量。还商量什么呀,有时候吴副局长都有点儿烦了。当时涅金和他说到需要一个科学负责人和一个总工程师,对朱光亚来涅金是比较满意的。朱光亚到过美国,尤其是博士、教授啊,外国人对这个比较感兴趣,就觉得这个人可以。说到谁来当总工程师,吴际霖副局长回答说由他兼任。吴际霖原来是山东淄博铝厂厂长,1941年左右参加革命,在延安搞兵工厂,做土炸药。吴际霖的父亲当过县太爷之类的官,出身不是很好,那个单位的党委书记刁难他,他就抬着棺材干了,意思是如果我贪污我进棺材,如果你污蔑我你进棺材,到这种程度。最后证明吴际霖是清白的,后来调到冶金部有色冶金设计总院当副院长,不久他又调到国务院三办,一直没离开这个事业,从北京到草原,一直到死。这个涅金当然不知道这些情况,他只是对我说,吴自己说要当总工程师,这怎么行啊,我不同意。你给我约一下子,我还要找他。以后,涅金确实又找了,说对前一个科学负责人我是满意的,而对于总工程师的人选,他问过吴际霖的经历,当面不好直说,只是说你当着副局长,行政事务就够忙了,这么重的任务,必须有个专职的总工程师。专家还具体提出这个总工程师必须是学机械的,要懂制造。他接下来就说,你这个搞手榴弹的怎么能搞原子弹?他说下次再来还要谈这个问题,来之前要解决,不解决的话下一步工作不好办,并且提出各个研究室的人员也要尽快配备。这些事情将来由加夫里诺夫来办。

15。搞手榴弹的怎么搞原子弹(3)

以涅金为首的三人小组来到二机部九局,除了按照两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