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部分 (第2/4页)

湖政治格局。

但是意外发生了,在武当毫不知情的情况下,胡青牛在两年后即1351年意外被杀,张无忌也由此失踪。此后他的踪迹时隐时现,直到1357年他在昆仑山下出现,这六年内他的行踪始终是一个谜团。当他六年后出现时,已经完全康复,并且学到了极其高超的武术。虽然张无忌坚称自己是在昆仑山中找到了原本的《九阳真经》,但却始终不能拿出这一抄本作为证明。许多学者怀疑,他所学到的九阳功实际上来自于张三丰的秘密传授。另一些学者认为,他在这些年中跟随着杨逍,从后者那里学到了“天地转换法”等明教武术。即使张无忌的说法真的可信,也可以说是张三丰原本的设想通过曲折的方式实现了。由于殷天正和他的儿子没有其他男性继承人,只要张无忌不死,对于天鹰教就具有号召力。而张无忌在恰当的时间和地点出现,所起到的作用甚至远超过张三丰本人的预期。

13译者按:黑潮(KuroshioCurrent)为西太平洋最大的洋流,从菲律宾流到北极海域。

另一方面,在武当表面上屈服于少林之后,少林遂得以野心勃勃地开展下一步计划:通过征服明教而成为江湖世界的最高主宰。1357年开展的光明顶战役是少林在多年策划后,联合其余五大门派而终于展开的军事行动。少林当然知道,在此前很久,光明顶除了杨逍统领的天地风雷四门等微弱武装,已经没有多少防卫力量。仅仅是不灭的圣火对于明教系统仍然具有象征意义而已。与此同时,明教的重心完全转移到了中国东南部,而实际的指挥中枢也由彭莹玉、说不得及一批中下层军官控制,光明顶早已沦为了形式上的总部。六派联盟要完成摧毁光明顶的任务可谓轻而易举。唯一会因此垮台的只有驻守该处的杨逍派系,而这是明教其他各派所求之不得的。这是少林敢于发动光明顶战役的缘由。这一场战役的胜利不但可以巩固少林对于其他五派的优势地位,而且还可以为建立以少林为首的更加广泛的武术界联盟奠定基础。而如果整个武术界都服从少林寺的命令,肃清弥勒宗、天鹰教等明教残余势力,进而控制江湖世界就轻而易举了。

在六大门派中,少林是这一联盟的组织者,他们渴望一场辉煌的胜利,从而得到独霸江湖的权威;昆仑派直接受到明教的威胁,摧毁明教不仅能保证他们的战略安全,而且能够让他们取得在西域的霸权,因而积极加入联盟;华山派方面,掌门人鲜于通在几年前通过暗杀他的同学白垣而得以继位,根基并不稳固,也急于通过对外的胜利巩固自己在华山的统治地位;峨嵋不仅因为纪晓芙被奸污的事实被揭露而蒙羞,而且掌门人灭绝修女也希望参战能够改变本派被性别歧视和边缘化的处境,在战后的利益分割中能够取得有利地位。崆峒派因为多年以来一直实行老人政治,由五个元老控制一切,已经相当衰微,但是由于其在河西走廊的特殊战略位置,能够保证远征的补给线,因此仍然以优厚的条件被邀请参加联盟。唯一难以从战争中获益的就是武当,少林有意利用自己主盟者的地位,要让他们充当先锋敢死队以损耗其实力。但在严峻的江湖形势下,武当仍然不得不参加联盟,并且派出除张三丰外的全部精锐,以表明其维护江湖主流势力的坚定立场。

如此大规模的行动不可能完全保密,但令少林感到意外的,是已经分崩离析的明教各支系竟在得知消息后,迅速组织起义勇军支持光明顶——这与六派联盟的判断恰好相反。事实上,殷天正、韦一笑、彭莹玉等人的义举并非出于对昔日战友的情谊,也不是单纯因为害怕被孤立而相互支持。问题在于,明教各派的合法性来自于三十年前的光明顶教廷,即使是天鹰教也承认圣火的至高权威。光明顶的沦陷本身就会对明教信仰造成毁灭性的打击,令明教基层组织瓦解。也因为圣火象征意义上的重要性,如果有谁能够击退这次空前强大的敌人,就意味着此人获得了明尊的保佑,可以得到多数教民的拥戴而成为新的教主。各巨头们既看到了这次机遇,也不愿意给自己的多年的竞争者以可乘之机,因此不约而同地返回昆仑山。

在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次共同抵抗敌人的行动其实是三十年来内斗在另一种形式下的延续。

这既令明教实现了暂时的团结,也将造成严重的损失。

然而,影响1357年光明顶战役的还不止是六派联盟和原明教系统两个方面。另外还有至少两个不可忽视的势力参与其中:

以丐帮为主导的各帮会,长期以来处于江湖主导势力的下游。这一点不难理解,除丐帮外,各帮会的首脑人物往往是各大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