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部分 (第2/4页)

备。

这一次,他们同样决定不给鬼子半点反映的时间,光铁、民两军在一个月内就调集了将近有百万将士。他们兵分三路,一路由林世源带领东北军残部和三十万铁血军将士,直接从秦皇岛直攻辽宁。一路由锦颐自领三十万将士,横穿内蒙古,直捣因有伪满皇宫而经由伪满兵和鬼子兵重守的吉林。最后一路,则由秦非正亲自率领民军四十万、同及马启鸿亲自率领的产军八万,同由内蒙古攻往黑龙江。

这已是华夏流失在外的最后的一片土地,他们不在乎暴露华夏三方合作的消息,也不再费力隐瞒三方军队合力出击的消息,他们只要一举拿回东北,那便是最后的胜利!

坐在了军车之上,身后坐着王凡。临出发之前,锦颐最后再确认般地问道:“你真的要随我这一路去,不随林司令那一路去?”

说着这话,她偏了偏头,往车窗外看去,恰好便看到了正坐上了另一辆军车,同样准备领军出发的林世源。

他一身军装、动作十分硬气。与那日自己所见的模样大不相同,甚至比她十年前见到的他要更加沉稳、威风。

他的这些变化,好像都是他身上的那身军装带来的。也似乎一切都正如他自己所说,他是一个爱国的人。他不介意自己被秦非正软禁,也不介意今后的人生继续被秦非正软禁。在东北失守以后,他唯一念念不忘的,只有让那从他手里流失的东北重新回来。

他不是不知道那些从“九八事变”后活下来的东北军将士的心思,所以他说,一直以来,他都没想过还能有一天,他能亲自领着自己曾经的旧部,去夺回东北。

是的,“活下来”的东北军将士。

事实上,铁血军的队伍里,没有多少将士是曾经出自东北军的。

但这一回往全国各地的军部里调集来的将士们,但凡是曾经身为东北军一员的,也不知道是始终对过往的经历念念不忘还是怎样,十之八/九都选择了林世源那路,同林世源一道攻往辽宁。

平心而论,她是可以理解那些将士们的心思的。从前,军令如山,那人叫他们“站着等死”,他们一开始选择了服从,之后便是九死一生。这一次,同样军令如山,哪怕同样是九死一生,但凡他的决策有哪点令他们不满意,他们都要叫他明白,他们“死也要战”!

那是一种十分复杂的情绪。

他们从前从哪儿逃走了,如今就想从哪儿杀回去。他们跟着林世源,不是想回到东北军,而是想要监督他做出正确决策。百姓同胞的仇,得报。掠夺家乡土地的仇,得报。战友们一个个死在自己面前的仇,更得报!

他们得像林世源证明自己,这一次,就算他下了“站着等死”的命令,他们也再不会听从!这一战,是含着恨和血的,他们不给自己留下半条后路。

“去哪儿打不是打?回到沈阳,我怕情难自禁,影响了我作战。”

王凡说得简单。其实,对于东北军出来的人而言,只要是回到东北,回到哪个地方不同样都是近乡情怯?归根结底,其实也只是恨透了当初下了那个命令的林世源,以至于到如今,连看都不想再看一眼。

收回了自己看向窗外的目光,锦颐没想再往深处打探王凡的内心世界,见窗外有士兵跑来报告说“所有将士装车完毕”后,便直接命令道:“通知众将士准备出发。”

说完,她将车窗重新给摇了上去,而后才转过头望向身边开车的士兵,同样命令道:“出发!”

☆、第一百三十章

鬼子们把东北当成了他们在华夏领土上的最后一块驻地,使用上的防护手段; 也自然要比以更强上许多。可大概是“鬼子们在铁血军将士的手里屡战屡败”的印象太过深刻了; 东北以外的百姓们只单单听见了“铁血军也参加了这场战争”; 便再没想过会有战败的可能。

也当然; 事实上也同样如此。

因为与鬼子们对战上获得了接连的胜利,哪怕这场战争原本并不在许多将士们的预料之内,仅从气势上来说,将士们也已经获得了压倒性的胜利。

所谓的防线、至多也不过是鬼子们建造出的一个又一个碉堡、防塔,可鬼子兵和伪满兵的人数就摆在那儿,三个省的兵力全部加起来也就不过是三十万。华夏的将士用一枚炮弹或许突破不了他们,那用一百枚呢?一千枚呢?

在一次又一次地搜刮了日本战败军部的火力库以后; 就连惯来只用得上土枪的产军; 也再没了那样捉襟见肘的时刻了。

“兄弟们!开炮!”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