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部分 (第2/4页)

傀儡点头哈腰的态度,已经成为了常态。

“我们其实早该想到的。”

锦颐抿了抿唇,忽地就想起昨日里刚搬进大院时情景,“韦三懂日语,平常行事也没有什么遮掩的,在鬼子的面前得些脸面的事,这大院里的人就算真的是全都足不出户的,怎么也都该听到些风声的。”

“而事实是,昨天我们搬进来的时候,那个婶子不仅没有避开韦三和我们,眼里没有对韦三有任何鄙夷的神情。甚至在我眼里看到的,面对韦三的时候,她眼里隐隐约约地还夹带着些掩藏不下的势利和讨好。”

锦颐没有再接着去评判些什么,只是简单的把自己眼里看到的东西给一一陈述了出来,之后便任由马启鸿和于科涵两个人自己去想。

其实,这如果仔细地思考起来,也非常简单。以韦三“汉奸”的身份,放在旁的地方,就算是百姓们不敢惹火鬼子的时候,也决计是鄙夷和唾骂的人更多。但这样的态度,放在了那婶子那里,却变得截然不同起来了。

如果通过今天几个钟头的观察下来,可以判定那婶子并不是沈阳个例的话,那也就是说明,这沈阳、乃至整个东北的百姓们,是没有预备反抗鬼子和伪满傀儡奴役的打算的。甚至于说,对于凌驾在他们身上、附着在他们肩上吸血的鬼子和伪满傀儡,他们是自主选择臣服的。

“等、等等,您几位溜进沈阳来,就是为了观察百姓反映的?”

韦三感觉有些不可思议。

他没想过要猜测锦颐嘴里说的“打探”究竟是要打探什么,但听着他们三人云里雾里的把话给说到这里了,他根本也就不需要多想,大致就能猜到了。

“你、——”

他想说,你们也太胡来了。可转念一想,他们不在东北,在鬼子的严守之下,从东北传出去的消息又不大详尽,他们自然也就不会知道东北里百姓们的生活是个什么样子。

“你们也太草率了!”

不论如何,如果仅仅是为了打探关于百姓生活的这一点消息,就这么冒险的选择在这种时候溜进东北,那也真是太胡来了!

他并不知道就是他所想的这点不关紧要的“百姓生活”,其实牵扯到的是华夏军队针对东北的收复计划,于是,他摆着一副有些夸张过了头的沉痛神情,没好气地咬牙道。

真的,他说真的,他真想上去臭骂这三个来给自己找事的人一顿。

他抬头看了看锦颐、又看了看于科涵,想了想这两人的身份,最后还是自己心里先怂了起来。

耸着肩、驼着背,他泄了一口气,认命地给三人解释了起来,“我刚从南京过来的时候,东北的百姓就已经是这样了。偶尔一次,我问黄家婶子、就是昨天你们看见的那个婶子,我问她,怎么看见伪满的警察也那么害怕?那就是警察,又不在伪满做政官、又不在伪满军鬼子军当兵的,有什么害怕的?”

“你们猜怎么着?”像是韦三自己说来也还觉得有些惊奇,他稍稍瞪大了眼,轻晃着脑袋,也不知道是嘲讽着什么般的讥笑了一声,“她竟然连向我‘呸呸呸’了好几声,满脸忌讳地跟我说,那些都是朝廷的人,吃朝廷饭的。”

“朝廷”这个词,真是好久没有听见人提起过了。

一般人,称呼日本控制下的傀儡皇帝,无外乎便是“前清皇帝”或“伪满皇帝”两种。想必,像这样还承认、称呼着伪满为“朝廷”的人,对前清皇帝的称呼,一定也只会是“皇上”了。

这样想来,竟还觉得有些可笑。

锦颐一下子就理解了韦三先前那一抹讥笑的意味,她甚至也想跟着哂笑着嘲讽两句。

然而,大抵也是知道这样的嘲讽除了能过两下嘴上的干瘾以外,再没有别的用处,她面不改色地深吸了一口气,到底还是忍住了嘴角将将要展露出来的讽意。

“认真想来,似乎也不是不能想到。”

大概是自民国建立之后,众人没有怎么遇见过满嘴把“皇上”、“朝廷”挂在嘴边的人,乍一从韦三嘴里听到了这样的人的存在,还不是作为个例的形式存在的时候,众人便只剩下了愕然。于是,在几人的沉默中,率先从愕然中晃过神来的马启鸿便率先开了口。

“东北这块地方,前清封建朝廷落败之后,又出了个堪比土皇帝的林家军阀。平日里,大家都司令、司令的叫着,但事实上,谁都知道,军阀,在地方上,是比朝廷、比政府更具权威的存在。要不然,那时候的秦先生也不会一门心思的想要除掉国内的军阀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