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部分 (第1/4页)

管不得了。”

他深深赞许看她,不由轻声道,“太后多年未变,于世事仍是这般清醒。”

女子回望他的眼眸含着笑意,却无波无澜,是一派的稳重自持。这些年,除了在那一个人面前,面对那人之事外,她向来如此,“浑噩度日虽能得片刻安宁,终究不是长久之计。哀家别的不求,只希望能护着皇上筑边防、减税收、平战事。做成这三样,他年地下相见,也无愧于大明列祖列宗与你我恩师了。”

他听着心惊,却又是难得的热血沸腾,她一向被他当作政事上最愿臣服的主君,果不其然,她所言字句都是他心中所想,是他毕生抱负。

方卿愿深深对着太后俯身行礼,钟离尔虚扶他一把,只听他沉声道,“多年前臣便许诺,他日不论如何,臣皆愿站在老师同太后身后。时隔多年,一如既往。”

当年事如同泛黄的画卷,笔墨勾勒却仍历历在目,她对着他颔首,只噙着知己相惜的感激笑意轻声回道,“哀家记得。这些年,大人始终谨守此诺。”

成熙元年十月初十,新帝亲至慈宁宫,三拜于母后皇太后钟离氏,请求钟离太后垂帘听政。

至此,应做全的礼数皆已做全,天下人悠悠众口可休矣。慈宁宫皇太后钟离氏正式顺应先帝旨意,将于十月十一早朝时入太和殿,辅佐新帝。

砚棋小小的身子穿着繁复的明黄龙袍,钟离尔有一瞬的失神,在灯火通明的殿内座上,朝着孩子招手一笑,“砚棋,到母后这儿来。”

她声音本偏冷,可不经意放柔却也令人难以抗拒这份暖意,砚棋没有犹豫,听话地两步走近。

钟离尔环住孩子柔软的身子,将他抱在榻上坐下,拥着他擦了擦来时冻得通红的小脸儿,垂眸笑道,“这几日上朝,砚棋有何感想?”

砚棋抬眸,小心翼翼嗫嚅道,“儿臣……儿臣不喜欢上朝,上朝不好玩儿,有一群人吵闹不休,儿臣听不懂他们在说什么……”

钟离尔柔声又道,“母后既然答应了砚棋往后去陪着你,砚棋也要答应母后一件事,可好?”

幼帝懵懂看着太后用力点点头,钟离尔一笑,谆谆劝导道,“母后虽然陪在砚棋身后,可砚棋要答应母后,用心学着母后告诉你的每一句话、每一件事。因为早晚有一天,这天下还是砚棋的,母后不能一直陪着你,待你长大了,便该要亲理朝政才是。”

孩子似懂非懂,却看着她鼓励的眼眸,咬了咬嘴唇,终究点头奶声奶气应了。

她一笑,在满室的烛火中抚了抚孩子的额头,碎发触手柔软,勾起她心底有关砚离的记忆呼啸而至。

倘若砚离还在,今年也已六岁,凭他那样的天资聪慧,想来如今也可独当一面。

可她的儿子,却永远停在了砚棋这般大的年纪,长眠于灵鸢山上,往后山花开谢一年,风雪来去一年,都再与他无关。

成熙元年十月十一,慈宁宫钟离太后入太和殿垂帘听政。

彼时朝阳照耀九州,东方处有一声悠悠鸟鸣,渊长缠绵,钟离太后一身玄色冠服,上以金线绣成一只凤鸟纹样,三千金羽跃然玄色衣裙之上栩栩如生,凤凰展翅,随着她足下每一步而翱翔。

她拾阶而上,顿步回首往天际望去,白皙脖颈处优雅的弧度令人不敢直视,群臣跪拜在她身后,一如九年前,她登临此处,阖宫嫔妃在此俯首虔诚叩拜。

凤鸣声过后,天际澄澈无瑕,她眺望远方,面容一派平静,没人知晓她心中在想什么。

是年少时学堂中父亲的谆谆教导,抑或与连烁切磋对弈的那些过往,还是曾与她此生挚爱共赏河山,皆无从考。

她在本不属于她的后宫领土厮杀半生,终于冲破牢笼,走进了这历史的新篇章之中。

从此以后,史书工笔,百世万年,必有她钟离尔浓墨重彩的一笔。

最后一眼,美人朱唇边一抹慵懒笑意,她再不留恋天际的湛蓝色,提起织金繁复裙摆,头顶宝冠金凤衔珠,直垂在她皎洁额前,与她纤白指间那颗玉兔戒指相映流光。

钟离太后踏上最后一级玉阶,缓步步入太和殿,伴着身后群臣山呼千岁,开启她崭新的,盛极的一生。

作者有话要说: 谢谢Z同学的手榴弹~

v前的章节写完了以后会修一遍文,改一改细节和开头这些地方吧~

然后明天我休息结束啦,不能日更啦,但我会努力的~

第90章 请虞鹿

皇太后钟离氏垂帘听政以来,因着圣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