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6部分 (第2/4页)

的男人,竟然是一个手段肮脏且卑劣的小偷、骗子。”《成报》在林孝智的要求下时刻关注于品海,一逮到了机会就不忘落井下石,狠狠踹他几脚。

《信报》:“虽然汇丰银行再次驳回了大陆要求冻结于品海银行账户的要求,但根据银行(汇丰)官方的透露,他的银行账户上的资金仅有七位数,这也就意味着他是真的没钱了。不可否认,自几年前名动香港资本界以来,他用聪明跟高超的资本运作手段,迅速堆积出来了一座美丽的商业帝国。但是这副美丽的画面才刚成型就要面临被刺破的命运。一环套一环的商业经营手法让人叹为观止,于品海不愧为香港资本运作的好手。尽管他一再否认自己与大陆的合作涉嫌商业诈骗,但面对十数位股东的追讨股本,以及大陆银行的追债。一个现实摆在眼前,他有大麻烦了!”

确实,于品海有大麻烦了。

本来大陆在对外开放金融跟媒体等领域上就表现的十分敏感,即使是大陆改革派,也很少有赞同向外资开放这些事关大陆民生、经济跟政治的重要领域。于品海之前之所以能够获得四九城点头,批准他跟地方政府合资经营电视台,也是出于政治上的考虑。毕竟香港回归在即,前几年政治风暴又闹得两地人心不齐,面对不少香港人指责的改革倒退,过去一年里大陆先后批准成立北影、引进香港电影又或者是批准一家港资进入大陆经营媒体,都是出于这方面的考虑。

本来这事若是弄好了,兴许大陆看到了改革的好处,也许会进一步的开放引入外资与大陆媒体合作交流。但大陆显然选择了一个错误的合作对象,被曝光了于品海坑骗大陆。这事一被林孝智捅出来后,很快就被时刻盯着香港的大陆知道了,为此还在四九城内引起了不小的轰动。不少年前赞同引入一家港资试开放媒体领域的高层都受到了影响,听说还有位即将退休的元勋做了内部检讨。

四九城的反应很快被传到了香港,在这个政治风暴的动荡还未完全散去,是继续深化改革还是全面否定两股声音正斗得不可开交的时候,于品海的所作所为让大陆在加强自身引进外资诈骗审查工作的同时,也在香港这边进行了反击。

新华社香港分社周社长接受《大公报》采访时表现的十分愤怒:“……自改革开放以来,大陆为了引进港澳台同胞以及外资上给予了无数政策跟资源的倾斜。我们不否认我们的付出获得了不少朋友的友谊,但也不能无视某些奸诈的商人,利用大陆法律不完整等各种缺陷,大钻法律漏洞的同时,给予大陆同胞带来沉重的伤害。根据过去一周里的种种调查都显示了,于品海先生在与我们大陆合作,合资经营组建湖北电视网络有限公司的问题上存在重大商业诚信问题,为此我们在愤怒跟遗憾的同时,不得不暂时中止与他之前的全部合作。同时,我们也请香港政府这边,尽快配合我们追讨回那些被骗走的大陆银行贷款!”

大陆为了宣誓其对香港的主权,自新中国成立之后就一直没有像其他国家一样在香港建立领事馆,仍遵循战争时期的做法,设立新华社香港分社代表大陆在刚的声音。因此周社长的话,也被公认为是大陆的意志。这无疑给了本就焦头烂额的于品海一记重击,将他打得不轻。

此时,经过林孝智近月的吸纳,市面上已经基本上看不到还有明报的股份在流通了。除了少部分股民看到了林孝智入股明报的机会,决定持股观望等待更高出价外,九成以上的流通股份已经全部落入了林孝智的手中。在他申请召开明报股东大会没有得到回应后,他以大股东的身份向港交所递交停盘一日申请,同时又借口流通股份不足,要求增发一亿股明报股票。

港交所很快对此作出了回应,批准明报停盘。但他要求增发一亿股明报股份的要求,却没有得到金、沈、于三大股东的回应,因为三人都很清楚,增发股票就意味着他们手上的股份要被摊薄,若搁在平时也就罢了,可如今林孝智正手握资金对明报虎视眈眈呢,一旦股票增发,三人势必争不过他,必将被他夺去明报经营权。

但明报流通股份不足也是不争的事实,一日停盘结束后,再次开盘明报仍旧面临着没有股票可以交易、买卖的一幕。若长时间不改变这种情况,港交所势必将对其发出警告甚至停牌威胁。

在希望与林孝智面见会谈无果后,金、沈二人不得不站出来,各自拿出一千万跟五百万股明报股票进入市场流通,以期避免明报遭摘牌。

可惜,这股票在进入市场后,仅用去两天时间就被林孝智吸纳一空,反而助他将所控明报股份增持到了23。7%。

明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