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部分 (第1/4页)

柳下溪的脸色再次大变,“不对!”

姚风讶意地道:“没走错啊,再走十来里,爬上那座矮山,古墓就在矮山的山顶。你看,矮山顶上隆起的土堆就是古墓群了。”快到目的地了,他正要往前冲哩。

柳下溪摇头,把手里的清荷放在地上,指了指天边的太阳。“我们围绕着营地的大山兜了一个圈。按照出发时的方向感来说,我们是朝西北方向出发,现在是黄昏了,太阳应该在我们前面的朝左边。现在夕阳却在我们的右后方。”

姚风捶了一下身边的树杆,他第一次来这里的时候并没有注意到方向问题,现在被柳下溪这么一说也察觉到他们有可能一直围绕着大山转圈。他害怕了,万一梁教授知道一条近道直接通往下地下的墓地……他咬着唇,喃喃道:“不会是那样,他们一定没其他的入口到达古墓。我们只要守在古墓附近等待他们来就可以逮到乔治。”

“但愿如此。”柳下溪叹了一口气,他很在意邹清荷描叙梁教授说过的话:“就算你们花费无数的时间找到了古墓也未必进得去。中国古老的文化不是你们这种利欲熏心的东西能理解透彻的。去年,文教授他们先找到古墓,却进不了主墓。”古墓群……里的主墓只怕另有蹊跷,那营地的凹壁也很古怪,很象是人工弄出来的。邹清荷是一个精细的叙说者,他甚至清楚地记得初到营地的时候乔治说过的话“这里好象是被人工凿开开的。”“这里可以容纳上千人居住。古代某个时期,有人为了在附近建造某一个大工程,开凿一个让人住宿的地方也是有可能的。”据柳下溪浅薄的历史知识知道古代的统治者为了建造自己的墓地不惜花费巨大的人力物力。如果营地是建造墓地的人居住的,主墓的位置应该离营地很近才对。

邹清荷醒来了,他动了动四肢,觉得自己的状态很好。抬起头看到柳下溪凝重的脸,再看看峡谷,站了起来,把手搭在额头上,四处张望,可惜没有望远镜。“古墓在哪里?我们到了吗?有看到梁教授吗?”

两名警察带着狗正在四处查看,过了一会儿回来跟柳下溪说,并没有看到附近有人来过的痕迹。

当他们站在小山顶处的墓地面前时,姚风的脸色更加难看了。七个古墓全部被挖掘过了,里面的石棺已经掀开,什么都没有。他上次来的时候,还只空了四座。

“这是什么文字?”邹清荷好奇地看着石棺上雕刻着奇怪的纹路,不由得猜想,这应该是古代文字吧。

“可能是甲骨文。”姚风搜寻了一番,走到邹清荷身边,叹了一口气道:“梁教授还不能肯定这里的古墓是夏、商、周哪一个时期的产物。我觉得夏朝的古墓可能性更大,商都在河南,挖掘出的墓地都集中在河南。而夏朝的都城位于安邑,在山西省境内。历史学家认为禹的儿子启西迁大夏(今山西南部汾浍一带)之后,才称‘夏’。由于夏朝没有文字直接流传下来,无法得知其朝代的真正面目。据考古界认为,夏朝的墓葬已经有许多青铜器的出土。据《史记》记载,夏王朝前后统治大约有470余年,有16个帝王先后作为统治者。现在考古界还没发现真正的夏王朝的王陵。我们只能根据古代文献知道夏王朝的各种制度和经济文化上的发展非常发达,尤其是在农业生产、铸铜技术、天文历法等方面。古史学家研究得出夏人在山西南部的汾水下游地区活动极为频繁,夏朝的王陵在这里建造一点也不违背历史。”

作者有话要说:最近网络进行和谐运动,有些字眼会变成空白框。

《化雾II》洗尘的细雨 ˇ树欲静而风不止…23ˇ ——晋江原创网'作品库'

姚风越说越兴奋,邹清荷听得津津有味。

柳下溪并没有认真听姚风的话,他在这方面完全是门外汉。他四处观察着周围的环境,周边的高山多是岩层,只有这座矮山表层全是土壤。这座矮山头不能单独称为山,它左侧往下百米不到的地方与高山连接融为一体,算是高山分支出来的一个土包吧。没有石碑没有标示物,文教授他们是怎么发现古墓的?

柳下溪围绕着山头转了几个圈,很快弄明白了,山的右侧有一处地方经过无数岁月的洗刷露出一部分人工堆砌的石壁来。以文教授的经验肯定察觉出其中的不同寻常。这座墓可能是最先被挖掘的吧。极目四望,不得不承认这里的确是安眠的好地方。墓地旁边的几棵大树被砍伐了,失去了生命横倒在一旁,只剩下硕大的树桩,周边的低矮灌木也被清理一空,堆在山的四周,经历日月的轮换,一部分植物顽强地生存下来,在一片枯黄中露出蓬勃的生机。其中有四个坑内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