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部分 (第1/2页)

王树声心中一阵酸楚。他真想叫彭总一声,但在当时的政治背景下,又不敢,想起他陪同彭总,穿越茫茫的戈壁,考察巍巍的青山,进出于喧嚣的工地,又一同出国访问……而现在风烛残年,两人又相聚于同一个医院。这是缘!但近在咫尺却又远在天涯,这又不是缘!世事就是这样捉摸不定。王树声注视着彭总良久,心中一片怅然……

王树声的病也牵动了人们的心。他许许多多的战友、上司、部下纷纷来到他的病榻前,伸出了温暖的手。

廖承志、谭震林来了,他们劝王树声不要操劳,好好休息。他们夸赞王树声在战场上是一员智勇双全的猛将,“文革”中表现了高尚的道德情操。

王震、李先念来了。中原突围时亲密无间的战友又相聚了。他们一起畅忆在宝塔山下的岁月,一起畅忆中原突围时如何摆脱国民党反动派的“围剿”。

王震说:“中原突围那阵儿,敌人布好了网,你都没钻进去;这回病魔‘围剿’,你也得突围出去哟!”

王树声说:“我可要好好向你这三五九旅模范学习!”

大家都哈哈笑起来。

王树声和李先念是老乡,话语就更多了。他们谈起黄麻起义,谈起光山的柴山堡,谈起黄陂的木兰山,谈起大别山的乡亲父老和风土人情,他们的眼中都浸出了泪花。

王树声说:“真想念家乡呀,真想回去看看!”

李先念说:“等你身体好了,咱俩一块回吧!”

徐向前和聂荣臻也来探望王树声。徐向前紧紧握住王树声的手,这一对老战友在鄂豫皖也不知有多少日日夜夜曾在一起促膝谈心,曾在一起筹划打退国民党的“围剿”,他们的感情是用血筑起来的。

徐向前深情地对王树声说:“你是鄂豫皖根据地和红军的创始人之一,你是大别山的英雄战士。”

王树声说:“不,我做得还很不够!”

在王树声最后的弥留之际,徐向前一直都守候在他的病榻前,守候和战友在一起的最后的时光。

在王树声患病期间,兼任军事科学院院长的叶剑英多次到病榻前慰问王树声。他还指示医院,要想尽一切办法治疗王树声的病。

军事科学院的不少人也来探望王树声。他们提着鸡蛋等,坚持要王树声收下,以表示他们的一番心意。

湖北党组织听说王树声患了食道癌,特意选派了最擅长做“家乡饭”的厨师,守候在他的身边,根据王树声的口味,每餐都做他喜欢吃的东西。

将过1974年元旦的时候,有一天王树声的胃口忽然变得格外好,人也精神了许多。当厨师问他想吃点什么的时候,他说要吃稠稠的米粥。厨师马上精心地为他熬了一砂锅。

王树声竟奇迹般地吃了大半碗。

厨师很高兴,子女们也很高兴。而杨炬在高兴之余,又有点隐忧:这会不会是回光返照?

果然,王树声这种较好的精神状态维持不到几天,忽然病情急转直下。

他呼吸极度困难,高烧四十多度,米水不能进,只好全靠输液来维持生命。

主治的医学专家们决定为王树声大量输血。军事科学院的干部们都踊跃着要来献血。王树声得知这一情况,虽然身体不能动,但他还是用微弱的声音说:“谢谢同志们。我已是快入土的人了,大家不要,不要再浪费自己的鲜血了。”

医生做他的思想工作,可他就是坚执不肯。

在医生不在的时候,他有时在病床上痛得翻滚,但也不愿轻易按一下床边的电铃,召唤医护人员。因为他知道,病情到这地步,就是医生在身边也是没有用的。

1974年元月2 日,夕阳西下的黄昏。王树声昏迷了。亲人们围在他的身旁,含着眼泪注视着他。

日理万机的周总理来到王树声的病榻旁。杨炬轻轻地在王树声的耳边说了句:“总理来了!”王树声倏地睁开了眼睛,挣扎着要起来,周总理紧紧握住王树声的手,忙说:“不要起来,不要起来!”

王树声心情难以平静,泪光闪闪。

周总理说:“树声同志,我是代表党中央、毛主席来看你的!”

王树声激动地说:“谢谢党中央和毛主席,谢谢总理!”说着说着,泪水便涌了出来。

王树声太敬重总理了。是总理在文革中保护了他,他奉总理为自己的楷模。在平常,周总理召集开会,他总是提前到达。有一回理发,他刚坐上椅子,理发师拿起剃刀,忽然周总理来了,王树声赶忙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