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部分 (第1/4页)

来开发出卧龙洞后山山谷田地,粮食基本上能够自给自足了,而卧龙洞兵工厂由于原料充足,生产的枪枝弹药也能够弥补学生军地需要。

而到了现在,学生军在原来的基础上翻了一番还多,尽管国军同戴长官仍然能够供给一部分,却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学生军的需求了。

虽然学生军控制了晋省东南部将近四分之一的地盘,可是这些地方都经受过鬼子的掠夺,百姓自己尚急需救济,又怎么能够供应学生军所需的物资?

张野和李校副采取地各种扶持农业地措施,一时还不能够见效,毕竟现在是春季,粮食作物也还要等到秋季才能够成熟。因而这几个月,竟然成了学生军难以渡过的时光!

学生军不缺武器弹药。由于大力发展基础建设,到处开设兵工厂和军需企业,学生军地装备和一应后勤物资都实现了自给。加上戴长官提供的先进枪械,学生军足够用了!

现在短缺的,是粮食和资金。

当兵吃粮,学生军上下几万人,加上沈最的“忠义救国军”近两万人,每天消耗的粮食就不是一个小数字。国军卫长官所能支持的极为有限,学生军自身存粮不多,从鬼子那里缴获就更难。

虽然现在跟晋绥军联系恢复了,可是他们自身的军需也很紧张,杯水车薪起不到作用。国军那边,还可以去买,另外还有一些黑市商人,也能从鬼子那边倒腾出粮食,可是也得拿钱去购买才行。这就又牵扯出另一个问题,那就是资金。

第五卷 横扫全国 第二十三章 赚钱渠道

资金影响学生军发展壮大的最主要因素,正是目前令张野困扰不已的问题。

张野不是经济学家,也不是企业家。他前世是一个花花公子,只会花钱,不会赚钱。他既不明白经济数字,也看不懂会计报表。可是他现在却不得不当着一个这么大的家,实在是苦恼不已。

学生军中虽然各方面的专家不少,唯独经济方面人才缺乏。

来自陪都和省城的教授和大学生中,颇有一些是学经济的,可都是高谈阔论绰绰有余,但要拿出切实可行,适合学生军现状需要的具体措施,却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爱莫能助!想要在这样一个兵荒马乱的穷乡僻壤点石成金,绝不是那些只读过几本经济理论却毫无实践经验的师生所能办到的。

兵工厂和军需工厂开足马力生产的产品,全部供应学生军尚且不足。而学生军没有资金,又拿什么来支持这些工厂的运转呢?工厂的工人也是要吃饭的。

除此之外,伤病也是学生军急待解决的问题。

得益于省城医科大学的生源,学生军有足够的医疗人才,可是不断四处征战的结果,是没完没了的伤病。这些伤员都是经历过浴血厮杀的老兵,是学生军最宝贵的人才资源,可是要想让他们重上战场,除了优秀的医生之外,还必须有足够的西药。

张老先生已经在卧龙山重操旧业,带着一帮徒弟上山采集草药制作中医丸药,但毕竟产量有限,而且中药效果不如西药明显快捷。

西药是要用钱去买的!

不论怎么样依靠沈最和戴长官的面子,可以连赊带骗搞来一部分,可这究竟不是长久之计。学生军的工厂虽多,却还不具备自己生产西药的能力。

此外,因为田地荒芜。百姓难以糊口,学生军适时开办工厂,提供了大量就业机会,是发展经济,走工业化道路的合理措施。可是现在没有钱,又怎么可能走得下去?

张野不是没想过。让这些工厂生产一部分陪都那边急需的产品,用以换取粮食和药品。无奈晋省历来都是工矿原料产地,却不是精密生产基地,除了充足地煤炭、铁矿之外,其他原料都颇为稀少。并且生产能力也有限,想干也干不了。可是要想直接向内地出售煤铁原料,又面临内地战火不断,大部分重工业生产基地都陷入瘫痪状态。想卖都卖不出去!

学生军之所以能够一直维持。是因为还有一个生财之道:

陪都的周校董和陪都分校的师生,对远在晋省的学生军十分关切,他们不断地抓住各种机会向陪都的各界爱国人士、归国华侨、企业家之类地有钱人募捐。

依仗着学生军一直以来的辉煌战绩塑造地超高知名度,他们的募捐收入颇为可观!

另外,陪都分校完全是因为学生军而成为名校的,惯于理财的周校董自然对这一点善加利用。他一边努力扩大学校规模,一边更加努力地提高学费标准!

周校董的口号天天不离嘴边:

“抗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