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1部分 (第1/4页)

两天之类双方坦克部队之间的战斗算不上多激烈,这只能够算得上是正式开打之前的热身活动而已。但是,这48小时的战斗已经能够说明问题了,战场上的局面也基本上确定了下来。双方都没有投入兵力进行固定防御,而是通过机动作战来瓦解对方的进攻。显然,这极和魏明涛的胃口,这也是中国军队的强项,在运动战中歼灭敌人,这不仅能够保证自己的安全,同样的,也能够尽量的减少兵力投入,将中国军队的战斗力发挥到极限!

第十二章 坚盾利矛

第十二章 坚盾利矛

正面战场上的战斗最终决定了这次战役的结果。双方的最高指挥官都意识到了这一点,虽然众多的小规模战斗让中国军队占到了不少的便宜,但是在正面战场上的战斗没有结束之前,谁也无法确定最终会是谁获得胜利!

历史上,有着不少的战例都证明了,小规模的战斗虽然能够有效的改变交战双方的力量对比,甚至因此影响到了最终决战时双方的战斗能力。但是,毫无疑问的,在现代化的战争中,绝对没有任何一次巨大的胜利是由小规模战斗获得的,只有通过正面战场上的大规模决战,才能够最终确定胜利!也就是说,在决战之前,双方都有获得最终胜利的希望与机会,而到底谁将获得最终的胜利,那还得看最终谁在决战中获得了决定性的胜利!

尼古拉斯将军正是认识到了这一点,所以没有对这次战役感到绝望,虽然各部队都多多少少有点损失,但是从兵力上来看,他仍然占有优势。此时,南面是12个美国师,大概20万人的部队已经做好了战斗准备。而在柏林西面与北面的美军已经突破了中国军队的防线,与柏林取得了联系。柏林的危机已经解除了,而剩下来的,就是他与中国军队的最终决战!此时,尼古拉斯也改变了以往的想法,决定在柏林难免的战场上与中国军队来一次决战,达到消灭中国军队的目的!其实,不管怎么样,战争的最终目的都是消灭敌人,至于采取哪种办法来消灭敌人,这并不重要。向南突击的目的也是要消灭中国军队,如果能够在柏林战场上消灭中国军队,按效果也是一样的!

这是尼古拉斯在欧洲战场上做出的第一个错误决定。试想,中国军队几乎全面放弃了在柏林东面与北面的防线,那么中国军队的目的是什么?肯定也是等待着最终与美军的决战。虽然从兵力上来看,魏明涛不占有任何优势,他当时能够调动使用的就只有4个军,大概12万人的部队,而美军的数量则超过了20万!但是,最为重要的一点,即双方投入的空中力量几乎没有什么差别,而且中国空军还在战斗中占有一定的优势。因此,这点地面部队上的兵力差距并不足以决定战役的胜负!

尼古拉斯判断最错误的地方是认为中国军队在经过了前面几天的战斗之后,已经丧失了大部分的作战能力,至少很多部队需要进行休整与补给。这是他过低的估计了中国军队的后勤补给能力。其实,尼古拉斯是按照美军自己的后勤补给能力来估计中国军队的,但是这可能一样吗?美军是最近才进入欧洲地区的,光是建立后勤补给网络就需要投入很多的精力,其投入在欧洲战场上的地面部队的80%几乎都是在干着后勤方面的工作。相反,早在欧洲内战之后,中国就已经在欧洲建立起了自己的基地网络。而在战胜了俄罗斯之后,中国更加强了在欧洲的基地建设,其后勤补给能力远远的超过了美军。所以,要打消耗战,美军还真不是对手,而大部分的中国军队虽然已经连续作战了3天,需要补充物资,或者是维修装备,但是这并没有降低他们的作战能力。大部分部队的物资几乎是在战斗结束的时候就得到了补充,而很多需要维修的装备也得到了及时的修理。从这点上来看,尼古拉斯的判断有很大的问题,魏明涛投入的4个军的兵力几乎都可以发挥出全部的战斗力来。而从这点上来看,美军的战斗力就不如中国军队了!

综合分析柏林战役(美国方面称为东德战役)双方的投入力量,就可以发现,虽然中国方面投入的兵力不算多,但是参战的4个军中,有3个军是王牌部队,其中38军与39军是中国军队历史上最强悍的两支装甲部队(其实38军已经算不上是正规的装甲部队了,早在21世纪初,38军就开始向轻型化与快速反应部队的方向转型,只不过在第三次世界大战之前,中国方面需要建立更多的装甲部队,所以38军又回到了老路上来,但是比起39军这类正规的重装甲部队而言,38军只能勉强算得上是重装甲部队吧),其战斗力远远的超过了美军的同类部队。36军是中国军队中的老部队了,虽然一直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