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7章 西迁长安 (第1/2页)
见董卓已然心动,李儒又说道:“主公可曾听闻,最近出现的一个童谣吗?”
“童谣?”董卓疑惑。
李儒徐徐念道:“西头一个汉,东头一个汉,鹿走入长安,方可无斯难。”
“这是何意?”董卓好奇的询问道。
古人认为小孩子天真无邪,能通神灵,要是唱了童谣,就一定是上天的启示。董卓对于这些,也是十分相信,于是便连忙追问。
“西头一个汉,乃应高祖旺于西都长安,传一十二帝。东头一个汉,乃应光武旺于东都洛阳,至今也传一十二帝。”李儒身体微微向前倾,道:“天运回合,丞相若是迁回长安,方可无忧啊!
“哈哈,不是你说,我是在悟不出其中之意啊!”董卓大笑,抚掌赞叹道:“童谣,寓寄天意啊!
“好,你我星夜撤回洛阳,商议迁都之事。”董卓当即决定,下令道:“其余将领驻守虎牢,阻挡敌军。”
“是。”李儒一拱手,便转身传令去了。
深夜。
董卓带领李儒和吕布,同时也命令驻扎于汜水关的李傕、郭汜二人,引兵撤回。
虎牢关与汜水关只留下少许的将士,用来迷惑关外的各路诸侯、
大军奔波一夜,于凌晨时分赶回洛阳。
董卓一回到京师,便马不停蹄的赶赴皇宫。
而李儒则是派人,召集文武百官,与朝堂议事。
董卓丝毫不避讳的闯入汉献帝刘协的寝宫,擐甲执兵的走到年幼的刘协面前。
“董相国,有何事吗?”被惊醒的刘协,有些畏惧的看向董卓。
“呜呜!老臣无能啊!”董卓来到刘协面前,一副痛哭流涕的模样,“诸侯叛军来势汹汹,想要引兵攻进洛阳,劫掠圣驾。虽被老臣击退,但洛阳已经不安全了,请立刻随我迁都长安。”
“一切都依相国所言。”刘协并不懂对方在说什么,但他知道唯有点头同意,自己方可无忧。
“那陛下就随我前往朝堂吧!”董卓对于刘协的乖巧很是满意。
朝堂上。
文武百官已经齐聚,纷纷交头接耳,议论纷纷。
尚书令王允正与身旁官员秘密交流:“如今各路义兵正与董卓交战。朱儁担任河南尹,已经与各路义军通谋,愿为内应,董卓嚣张不了多久了。”
“是吗?那真的是太好了。”一旁的官员面露喜色,“苍天有幸,日月光复啊!”
“陛下到!相国到!”
随着一声吆喝,百官纷纷闭嘴垂首,朝堂之上陷入一片安宁。
刘协坐在龙椅上,迷茫的打量下方百官。
董卓站在一旁,声若铜钟,大喝道:“袁绍那五十万大军,被吾打得落花流水,死伤大半。吾知晓你们其中有人与叛军暗通款曲,但本相国宽宏大量,不予追究。”
百官闻言,不少官臣纷纷松了一口气。
董卓话音一转,道:“我汉定东都洛阳,已至二百余年,气数已然衰落。但吾夜观帝气旺于长安,吾欲奉驾西幸。汝等各宜促装。”
司徒杨彪走出来,反驳道:“禀相国,关中连年兵戈,长安早已残破零落。若西迁,离宗庙,弃皇陵,恐百姓慌乱,天下动荡。若想归复安宁怕是千难万难。望丞相鉴察。”
董卓见有人想要劝阻自己,眉头紧皱,呵斥道:“汝之谬论,莫非在阻挠国之大计吗?”
太尉黄琬也站出力挺杨彪,劝阻道:“杨司徒之言并无不妥。自从王莽篡逆,至赤眉之时,焚烧长安,又历西凉兵祸。连年兵戈。长安尽数化为瓦砾之地。百姓逃离,百无一二。”
董卓扶住腰间宝剑,恶狠狠瞪向二人。
但太尉黄琬仿佛没看见般,继续说道:“如今相国意图西迁长安,犹如放弃宫室居于荒地,万万不妥啊!”
“哼!迁都长安,乃是中兴大汉,百年大计。长安帝气兴旺,西迁正合天意。”董卓冷笑。
随即道:“诸侯叛贼,扰乱天下。长安有崤函之险,更近陇右。木石砖瓦,唾手可得,重建长安,不须月余。尔等不要再胡言乱语。”
司徒荀爽见董卓心思已定,依仍旧站出谏言道:“相国若欲迁都,百姓定然骚动不宁矣。”
董卓见三公接连反对自己,大怒:“迁都此为天下计,岂惜小民哉!尔等三公不思为国,屡次推诿,是何居心。”
随即看向一旁的甲士,命令道:“左右,来人。将这三人脱去朝服,夺走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