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八章 群贤毕至,众正盈朝 (第2/3页)

好书推荐: 快穿之魅魔榨汁机

此人名叫王钝,别的不必讲,只说一点,就知道他的恐怖,这位是元朝年间的县丞!

从大元朝步入仕途,历经洪武朝的风云,又熬过了靖难之役,堪称活化石了。

他在建文朝当户部尚书,彼时夏原吉还只是区区户部郎中,比这位的资历差了千万倍。

因此见到了王钝,夏原吉先是一惊,随即小跑着过来,躬身施礼。

别管如何,对这位老前辈,夏原吉可不敢无礼。

“老大人,您一向可好?”

王钝笑了,“没什么好坏的,一把年纪了,还能到午门之前,是我没有想到的。夏尚书,你现在可是国之重臣,执掌一国财税,责任至重啊!”

夏原吉慌忙道:“晚生只知道尽力而为,晚生做事的本事,还多亏了您老提点。”

王钝笑道:“客气了,夏尚书远胜老朽万倍。”

他们寒暄了两句,就各自分开。因为在王钝后面,还有人出现。

此人名叫周是修,他和杨士奇、解缙等人同为翰林,并且还一起相约殉国……很好玩的是那几位都没当真,唯独周是修一心赴死。

他是真的穿戴整齐,前去学宫赴死,准备上吊殉国……据说当时已经吊在了上面,恰巧遇到了汉王朱高煦经过,把他抓了出来,押解到了军营。

进入军营之后,周是修足足五天,水米不沾唇,一心求死。

奈何他到底没有死成,还是活了下来。

只不过此刻他一身布衣,出现在午门之外,让内阁诸公,包括解缙在内,都颇为尴尬,老脸通红,脚趾抠地。

原来一个舍得死的都没有啊!

在周是修之后,是建文朝的吏部左侍郎张紞,随后还有李贞、林泉、牛谅、尹昌隆等人,足有二十几位之多。

这帮人在建文朝,都算是风云人物,炙手可热。

被朱棣俘虏之后,众人一度都以为他们已经被处决了,现在骤然回朝,着实让人惊骇不已。

其实还有两个名气更大的,没有回朝。

这俩人就是铁铉和景清……哪怕朱棣去见过他们,这俩人依旧没有点头。

铁铉主要是和燕军打了太多的仗,许多名将都死在了他的手里,铁铉为人耿直刚强,不愿意低头。

再有就是景清,他曾经想刺杀朱棣,结果被徐景昌和朱高煦拿下,既然有弑君之心,景清表示愿意一辈子服苦役赎罪。

所以他也没有还朝。

可即便扣除这俩人,光看这二十几个人,也是目瞪口呆,心惊肉跳。

这帮人之中,有尚书,有侍郎,最差的也是翰林……他们还朝,就代表了一股强大的势力,死灰复燃,叶落重生,枯木逢春。

尤其要命的是,他们还站在徐景昌的身后!

不能不让人惶惶不安。

前面恩科的那帮进士,虽然已经改变了朝局,但这帮人还太年轻,至少要过个几年,才能发挥作用。

可这帮人不同,他们一个个资历老得吓人,经验也丰富,参考黄观的例子,回朝之后,立刻就能发挥作用。

而且他们聚集在徐景昌周围,立刻就能形成一股势力,还是很了不得的势力!

从前是文官和勋贵,遥遥相对。

现在又多了建文旧臣,等于变成了三足鼎立的局势。

这到底要干什么?

吏部尚书蹇义,还有其他重臣,纷纷怒视徐景昌。

果然没有猜错,在让人尴尬这件事上,这小子从来没让人失望。

你小子别折腾了,我们都受不了了。

很可惜,这事也不是徐景昌说了算了。

奉天殿上,朱棣心情颇为愉快。

杀人只是一时的畅快,诛心才是最大的乐事。

他俯视着这帮建文旧臣,一种由衷的感叹,从心底涌出。

“卿等撰写的东西,朕都看过了,而且还是看了不止一遍。”朱棣道:“周是修,你反思了井田的弊端,说了抑制兼并的必要。写得很好,朕足足看了三遍。但朕也想说,如今朝堂已有定论,为了纾解人多地少的麻烦,需要下西洋,办作坊,你怎么看?”

周是修跪在地上,磕头作响。

“回陛下的话,草民以为能办作坊,经商致富的地方,还是少数……至于中原省份,九边重地,依旧需要抑制兼并,打压巨室。包括军中卫所,也要严厉整顿,遏制军户逃亡,移民实边,以免征不到兵,打不了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