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五六章 吐血三升 (第1/3页)

为了寻找荆老三,定国公整整七天没露面,若是天下太平,全大人巴不得他永远不回来,可现在不行啊,苒军势如破竹,眼看就要守不住了。

全大人虽然擅长玩弄权术,可他毕竟是文官,对于打仗,他连纸上谈兵都算不上,顶多是口诛笔伐。

全大人急得团团转,皇帝之前派出去的两个人,鲁云成死了,庆安伯降了,现在朝中并非无人出战,只是因为皇帝和柳山河的事,朝中人人自危,锦衣卫今天抄这家,明天又围了那家,柳山河权倾朝野的时候,大家全都往他身边凑,现在好了,仔细清算起来,满朝文武就没有几个和他没关系的,就连全大人的儿媳妇也和柳家庶房的一个媳妇是手帕交。

因此,无论文臣还是武将,现在都是提心吊胆,谁也不想去带兵打仗,生怕自己前脚刚走,后脚就被清算了。

原本定国公自己就能带兵,可是现在定国公一门心思找孩子,全大人指望不上。

无奈之下,全大人派了虎骑将军丁伍率领十万大军驰援扬州。

丁伍和冯赞一样,都是被招安的。

冯赞娶了郡主,做了将军,被委以重任,能够率兵去打晋王。

丁伍就没有这样的好运气了,虽然大家全都嘲笑冯赞娶了个能做自己老娘的郡主做媳妇,但是真要是把这个机会给到面前,又有几个人会不要呢?

比如丁伍。

他被招安了多久,就坐了多久的冷板凳。

而且他总是慢一步。

比如招安,他只比冯赞晚了半年,冯赞娶了郡主,到他这里,已经没有郡主可娶。

比如迁都的时候,皇帝把武安侯陆屏南留在京城,只给五六千人,让他拖住晋军,保障皇帝顺利迁都。

当时有不少武将主动请缨,甘为马前卒,愿与武安侯府一起共生死。

有人找到丁伍,让他也一起请缨,丁伍想了想,还是拒绝了。

于是丁伍举家南迁,而动员他的人留在武安侯身边。

武安侯不但没有全军覆没,而且还得到了何苒的重用,别说武安侯自己了,就连他的儿子也已经身居高位。

那个动员丁伍的武将,丁伍还是在连环画上知道他的消息,人家已经是正三品的武职了。

而丁伍从招安到现在,已经十来年了,他却还是个从四品,他已经十几年没有晋升了。

这一次,丁伍是主动请缨,他已经痛失了两次机会,这一次,他不想再错失良机。

全大人对武将们并不熟悉,他一查,原来丁伍的履历和冯赞差不多,现在朝廷正值用人之时,全大人立刻便应允了。

如果换作定国公,肯定不会让丁伍领兵的,可是现在定国公不在,丁伍又主动请缨,这件事便这样决定了。

丁伍其实心里是有些担心的,他担心会遇到冯赞,当年大家都是土匪的时候,他与冯赞交过手,冯赞就是一头疯狗,见人就咬,他本能地不想与冯赞对上。

得知让他驰援扬州,丁伍松了口气。

攻打扬州的是何秀珑。

苒军将领之中,若论名气,除了后面归降的符燕升,那就要属何秀珑了。

何秀珑名气之大,哪怕是在她以前从未踏足过的江南,也是家喻户晓。

但是在丁伍看来,也不过就是哗众取宠。

何秀珑之所以有名,是因为她是女子。

物以稀为贵,所以她才会这么有名。

如丁伍这般想法的人有很多,毕竟,何秀珑成名于晋地,与她交手的是晋军,真正打过朝廷军的是冯赞,何秀珑从未与朝廷军相遇,因此,在朝中武将看来,何秀珑能打胜仗,不是因为她有多厉害,而是晋军不堪一击。

这些人说这些话时,已经忘了,当年是谁让朝廷闻风丧胆,连老祖宗留下的皇城也要舍去,如丧家犬般跑到金陵的。

是晋军!

就是现在被他们认为不堪一击的晋军。

终上所述,此时的丁伍意气风发,他觉得自己没有小看何秀珑,但也不会高估何秀珑。

什么骁勇大将军,什么第一大将军,听听就罢了,别当真。

与此同时,何秀珑也收到了丁伍率军驰援的消息。

正在行军途中,何秀珑便利用打尖的时间,便召集作战小组开了一个紧急会议。

正如何苒借给周沧岳的五人组一样,现在每位将军麾下都有自己的作战小组,说出来没人信,第一个组建作战小组的并非何秀珑,而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