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部分 (第1/2页)

月法国投降期间,法军在马其诺防线投入重兵,幻想希特勒会虎口拔牙,强攻马其诺防线。德军偏偏不碰它,1940年5月10日挥师西进,不宣而战,侵入比利时、荷兰。一周后古德里安率领著名的德军装甲师绕过马其诺防线,从防御最弱的地带法比边界攻入法国。再一周后比利时投降,25万英国远征军和十几万法军被围在敦刻尔克海滩,成了瓮中之鳖。他们的一侧是铺天盖地围过来的德军装甲师,另一侧是波涛汹涌的大西洋。只是不知何故希特勒未下令攻击,使英国人有机可乘,几天内将大部分英军撤回英伦三岛。又过了两个多星期,法国人投降了。马其诺防线的法军则是在停战协议签订后奉法国统帅部之命放下武器的。 由此的启发 究竟什么战略错误使拿破仑这个常胜者兵败滑铁卢呢?战史学家议论颇多,可以肯定的一点是,当时拿破仑和威灵顿都打得筋疲力尽的时候,谁的援军先到谁就是胜利者。拿破仑的援军未到,而威灵顿的援军普鲁士部队却出现在法军侧翼,所以是拿破仑而不是威灵顿兵败滑铁卢。不过如果威灵顿败的话,滑铁卢就不会这样有名了。 从另一个角度说,即使拿破仑赢了滑铁卢,也不会再度赢得欧洲。因为他的军队已不是一年前的军队了,拿破仑一年前被迫退位,放逐在爱尔伯岛(这是他第一次被放逐,第二次是一年后兵败滑铁卢,被放逐到更远的圣赫勒拿岛直至去世),他逃脱了英国人的监守,登陆法国,仓促成军,卷土重来,只坚持了100天就再次被打败。他即使不败滑铁卢,也会败在其他地方,他的军队这时已是强弩之末。 可以说决定拿破仑命运的不是滑铁卢,而是俄罗斯。拿破仑1812年穷兵黩武贸然攻打俄国,虽攻陷莫斯科,但无法使这个国家屈服。他手下士兵已“万里长征战,三军尽衰老”,又受不了冰天雪地的严寒,在俄军将领库图索夫坚壁清野的政策下伤了元气。1812年6月渡过尼门河侵入俄国时,拿破仑有50万大军,6个月后从俄国撤退再渡尼门河时已溃不成军,只有10万人,渡别列津河时只剩2万人了。这场战役的损从滑铁卢到马其诺失是拿破仑滑铁卢战役损失的10倍还多。从俄国撤军后,拿破仑面对的是中部欧洲的觉醒及普鲁士统帅的第六次反法联盟,整个欧洲都是他的敌人,哪有不败之理。 130年后马其诺防线的局面正相反。第二次世界大战还没开始时,法国从装备到军队人数都可与第三帝国的德军匹敌,东部的俄罗斯和远在大西洋彼岸的美国又是纳粹德国的潜在敌人。法国人完全可以像当年普鲁士组织第六次反法联盟一样,组织一次反纳粹联盟。同时,马其诺防线不仅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坚固的工事,放在今天现代战争中仍可发挥作用,但法国人缩在马其诺防线后面,眼看着德军进攻波兰,不肯从背后给德军致命一击。守株待兔的战略使法国人付出了沉重代价,以后军队被击败,领土被占领。 滑铁卢与马其诺防线不同的是,在滑铁卢拿破仑是进攻者,战而败;在马其诺防线法国人是防守者,不战而败!拿破仑敢与整个欧洲为敌,以仓促组织的军队攻打强大的反法联军。而马其诺防线时的法国手中握有与英国结盟的协议,却不敢攻打和它国土一般大的纳粹德国。 太阳快落山的时候,我走出马其诺防线,漫步在杂草丛生的林中,发现不少游客是德国人。他们抱着什么心情来参观此地呢?又有多少法国人从这里得到启发呢? 拿破仑名垂青史了,他是人们心目中的英雄。马其诺防线也名垂青史了,在人们心目中却是法国军人的耻辱! 时至今日,滑铁卢成了历史名词,马其诺防线也失去了存在意义。但在全球经济日益开放的环境下,法国人还是那样保守,对外来冲击还是难以接受。他们正在构筑心理上的马其诺防线,以便将疯牛和非欧盟的外国人一道挡在门外。&nbsp&nbsp'返回目录'&nbsp&nbsp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告别巴黎

十几年前刚到巴黎的时候,中法关系正热,几乎每天的报纸上都有对中国的报道。十几年后要离开巴黎时,中法关系再次升温,又可以每天看到关于中国的消息,其间中法关系经历了从热至冷,又从冷至热的过程。 这些年中,先是法国人输掉上海地铁的竞标,然后法国卖武器给台湾,不久密特朗接见###喇嘛。中法关系陷入历史上的低潮。由于当时法国政府政治上的短视,法国人失去了开拓中国市场的信心,有的大企业关掉了在华代表处,停顿了对华投资,甚至撤掉对华贸易部门。1989年底前后我们认识的商界朋友大部分不见了,有些人转而做东欧市场的开拓,到处在讲中国已经不热门儿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