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部分 (第1/4页)

秋禾、易嫂子并周慎看着几乎要喷火的润娘,很明智地缩在一旁不去招惹出她。刘继涛却凉凉地开口道:“那家伙狂妄自大倒是有些,至于自恋臭美我倒真是没听过这个词,还有恶心缺德,我看他相貌清俊任谁见了也不会觉着他恶心吧!缺德么,好像适才那顿饭是人家请咱们的。”

“姓刘的!”润娘咬着牙道:“你信不信我一脚蹿你下去!”

周慎冒险挪到刘继涛身边,小声道:“先生别再惹阿嫂了!”

“娘子,咱们是现在就回去,还是再逛逛?”知盛在车帘外问道。

“且不忙回去。”润娘先吩咐了他,又瞪向刘继涛道:“你是说青石弄有好些做吃食的小店吧?”

刘继涛点点头,道:“是呀。”

润娘给了他一个白眼,吩咐知盛道:“去青石弄。”

刘继涛笑道:“青石弄可是要到夜边才会摆摊呢,这会还太早了吧。”

润娘挑起帘子,瞧了瞧外头,但见日头当空洒下浓浓暖阳,不由皱了眉头,嘀咕道:“这会那里不会没人吧!

刘继涛又道:“不过小摊贩虽没摆出来,好在多半都是有店铺的,走去问问倒也成。”

“姓刘的!”润娘再次咬牙。

秋禾他们缩在一旁捂着嘴直偷笑。

青石弄紧挨着王门郎大街的一条小巷,原是一户官宦人家的私巷地上以青石铺就,后来那家家主因罪下狱,儿孙们又不上进,将老宅典卖租赁,住得人多杂了自有不在意时,有年除夕众人皆在院中放炮竹,不想却引一场大火。把一片宅子烧得净光,只留下这一条青石铺就的小巷。

后来这条巷便改名叫做“青石巷”,又因它紧挨了王门郎大街,有那机伶地便依着原先的墙垣宅基搭间小小的茶肆卖些吃食,数年下来,倒也渐成了规模,这条长不过十五丈,宽只五尺有余的小巷内竟也开二十来家小茶肆,且因价廉物美,倒成信安府极有名的一个去处。

润娘他们来时虽过了饭点,然各家茶肆门口小灶台都冒着袅袅地热气,不时地有人去来买吃食,或是孩童或是小妇人。润娘一行人沿着巷子且行且看,见那小灶台上或是蒸着肥胖粉白的大肉包,或是色浓味香的酱肉烤鸡,而铁架上码放得整整齐齐金黄酥脆的韭菜饼更是惹人垂涎。

行到一家店前,却见门口支着一口油锅,旁边摆着一个大案板,边上站着个腰圆体阔的妇人,把湿面团拉扯成羊角的样子丢下油锅去炸,旁边一个七八岁的小丫头拿着双尺余长的大木筷子翻动着油锅里的羊角。

“娘子,走乏了吧,里头坐会吧。”那妇人往旁边的巾子上抹了抹手。笑着招呼润娘他们。

“嫂子,你这是在炸甚么呀?”润娘一面问一面进了店,见店内只好摆两张不大的仙桌,东北角落上搭着窄窄的胡梯,虽然狭小却收拾极是干净,日头照在桌面上噌光瓦亮的。

那妇人提了只大铜壶进来,笑道:“这是俺自己摘的杏仁做的杏酪,寻常客人俺可不拿这个招待,说了也怪见着娘子就觉着亲切,”她说着话,润娘的茶碗里已盛牛乳似的杏酪。润娘端起尝了口很是清香,却没甚么口感。

那妇人给众人倒罢了杏酪,转到柜台后抱出个青瓷大盖盅来,见润娘已吃进了口,笑道:“还没搁糖呢,怕是没甚么味儿。”说着拿了个长柄的木勺舀里一勺子桂花糖搁进润娘的茶碗里:“娘子再尝尝。”

润娘依言再吃了口,果然是香甜无比,不由赞道:“大嫂,你这杏酪快赶上牛乳了。”

那妇人憨憨笑道:“娘子真真会夸人,一点小吃食哪里就及得上牛乳了。”她才说罢,小丫头走了进来道:“阿娘,都炸完了。”

那妇人吩咐道:“拿几个进来,多沾些糖啊!”

“知道了!”小丫头高声应道。

润娘又问道:“大嫂子外头炸的是甚么呢?我倒从没见过。”

那妇人笑道:“噢,不过是俺家乡的小吃罢了,俺们那里管它叫羊角糖。因俺当家的姓杨,也不知乡邻们怎么传的,如今都叫杨嫂糖了。”

妇人话才说了,小丫头端着七八个羊角糖进来,金黄酥软的糖身上裹了一层细碎的桂花糖,看得人不由咽了几口唾沫。

周慎先就夹了个一送进嘴里,润娘这才发现,这糖外头金黄,里头却是糯白的,本想问那妇人如何做的,想了想这是人家吃饭的本事,岂会轻易说的。当下也夹了个吃,咬下去时极是酥脆,吃进口中却极软糯。

那妇人笑道:“诸位吃着,我把外头那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