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部分 (第2/4页)

突破四十万接近五十万?这倒是一个好消息,算上镶蓝旗的人口,现在我们掌控的牧民数量已经达到七十多万,这个人口数量不比当初成吉思汗时期少吧!”

最后一句话虽然带着开玩笑的意思,但是兀鲁斯和诺尔布都能够听出自家大汗的野心,把自己把成吉思汗相提并论,虽然有些,但这样的事情却是两人想要见到的。

“大汗,现在镶蓝旗已经归顺,这整编士兵和牧民的事情?”

开口的是田宗秀,在他看来万事要同仁,兀鲁斯的正红旗已经整编那么诺尔布自然也不能避免,虽然两人的情况完全不同。

诺尔布没有丝毫的心思,因此待田宗秀的话一说完他马上表示自己没有意见,并且还亲自拿出自己的整编意见。

“外蒙正红旗的事情我已经知道,只是现在镶蓝旗有二十五万牧民,数量太多迁移起来也不方便,我建议带着少部分迁移到正红旗,然后由我和兀鲁斯交换一下驻扎的”

“我准备提前成立左右贤王制度,诺尔布为右贤王、兀鲁斯为左贤王,王庭迁移到正红旗驻地,另外军制也按照贝尔加进行。”

不等诺尔布说完伊凡的话就把他打断,不过这打断的话听在二人的耳中却如同仙音,他们从来没有奢望过这两个位置回落到自己的手中。

诺尔布担任右贤王很正常,真正奇怪的是左贤王被兀鲁斯拿走,毕竟他的资历和功劳都不够,唯一值得称道的也许就是他的忠诚。

田宗秀和末日跟听到伊凡刚刚的话多多少少有些失落,毕竟他们也在打这个左右贤王位置的主意,可惜最终还是没有轮到二人。

“虽然我们现在还是满清的臣子,不过我希望日后你们能够以乌里雅苏台汗国的臣民自称,另外军队方面也要进行改革。”

伊凡的想法是把营改回欧洲的编制体系,日后无论是贝尔加行省还是乌里雅苏台汗国都会按照三个团、一个加强营一万人的整编师为主。

贝尔加兴盛现在是三个师外加一个禁卫独立团,共计三万五千人,而乌里雅苏台汗国将来整编完成后会是六个骑兵师六万人。

当然这些还只是伊凡的一个想法,具体需要回到王庭补充完整才能够真正的颁布,不过六个骑兵师的大概方向不会改变。

伊凡是1792年11月回到的外蒙正红旗、乌里雅苏台汗国的王庭,而这时候诺尔布也带着自己的一万亲兵前往他的右王庭,日后右王庭的事情将由他负责监管。

右王庭的铁轨已经开始往王庭建设,而左王庭的铁轨同样开始超王庭接洽,与此同时王庭也没有闲着,她需要接洽的地方是贝尔加行省的伊尔库茨克首府。

赤塔和雅库茨克的收复代表着伊凡对于西伯利亚东部的进一步掌控,但是这样还不行,伊凡渴望再往东部的大片领土,如果能够渡过白令海前往阿拉斯加地区更好。

当然此时的阿拉斯加地区还是一块未开垦的土地,无论是号称殖民世界的大不列颠还是法国都还没有踏足这块土地,不过那是任重而道远的工程。

贝尔加兴盛的财政税收只有那么多,西伯利亚资源很丰富没有错,但是却也无法改变这里异常贫瘠的事实。

整个贝尔加兴盛掌控的地区比法国还要大,但是它的税收只有每年不到三百万银元(卢布),这仅仅相当于法国一个发达城市的税收而已。

这就是差距,因此想要努力的发展,单单靠西伯利亚的确还是不行的,当然它的潜力无限大,尤其是在工业革命之后。

如果没有伊凡的出现,那么工业革命最少也要在五十年之后展开,但是现在不同,从铁轨、火车、各种各样代表着节省人力的机器出现,此时——工业革命已经展开。

当然这个工业革命仅仅限于贝尔加兴盛,其他地方虽然小有苗头,但是还没有成为主要力量,他们大部分还是在依靠人力。

今年贝尔加地区控制的土地大约能够种植出养活三百万人的粮食,用乌兰乌德十几万汉人养活三百万人,这就是机器的力量。

不过仅仅是这样还是不够的,毕竟贝尔加兴盛的底蕴太差,财政方面实在是太过于紧张,如果不是西伯利亚银行在强行支撑,估计这时候的贝尔加行省已经破产。

这样的情况还是在贝尔加行省成为中西贸易接洽点的缘故,如果没有这么,那么伊凡将渡过比卡卢加还要贫穷的生活。

关于贝尔加行省的事情短时间内伊凡顾不上,此时他需要关注的是乌里雅苏台汗国的事情,回到王庭的伊凡和几位将领在大帐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