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部分 (第2/4页)

谁想前些日忽然 庙里起火 就此和师傅离散 至今音信杳无 我一面打听师傅下落 一面讨吃要喝 机缘凑巧 得来这里 老管家不如帮在下禀过主母 如蒙收留 也感老人家的情意 得以吃的饱些 穿的暖些 如人手够用 小人也念管家的好 就是百年之后 也不忘替老人家烧烧香 就是以后 荒山喂了野狗 也不敢望老人家的恩德 。。。 说着一拜到地 老人家忙搀起来 说道:你先等等 我去和主母说说 如果 主母答应了 是你的造化 如果主母不允 老汉我也做道仁至义尽了 哎!都不容易啊 现在官府苛捐杂税多如牛毛 想吃口饭 难啊 哎 !叹息着 去了 半晌转回来 说道:我在主母面前多方夸奖 。主母说看看 主母虽心肠好 可是脾气古怪 你可要多留意啊,可说些好的 莫要触了他的性子 那时小老儿我也是受连累的 鹿儿道:管家放心 鹿儿向来口齿伶俐 断不会说些不中听的 老人道;那就好 领了鹿儿来到一间正房里。屋里香雾缭绕 桌上放着一卷未抄完的 金刚经 知道主人家信佛 心中盘算着该如何讨好。。。。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第十四章

门帘响处。一个中年妇人 走了进来 管家道:还不给 主母叩头。鹿儿忙跪下磕头。偷眼观瞧:见此妇人穿着甚是朴素。发髻高高拢起。一脸和蔼。手里攥着念珠。一颗一颗循环往复。来人见鹿儿长相清秀。心里先多了一分欢喜问道:何方人士?今年多大了?鹿儿道:我本河北沧州人。因家乡水旱频发。弄的父母离散。只身一人。四海飘零。辗转流落到此。乞主母收留。小人今年十七岁。果然声音洪亮。回答从容。妇人道:既然流落到此。也是机缘巧合。既然如此。就收留他吧。。。。鹿儿道:主母不知。实不是机缘巧合?哦?妇人不解:你可说来听听。此时管家朝鹿儿挤眉弄眼。一脸着急表情。鹿儿权当没看见。继续道:小人头些日子。饿昏在一处庙宇。蒙庙里道长收留。谁想。。。。天有不测风云。那日庙里起火。和师傅走散了。昨天小民渡了九江。正没着落。忽然看前面一尊佛像像我招手。我一路尾随。到了主母庄园前。忽然不见了。我也走的饿了。就此到了这里。现在细细想来实在是佛祖指引迷途。给我指了个好地方。妇人听了这一番言语。不禁心花怒放。心想。我专心向佛。果然有了显验。说道:王管家先领下去吧。明日安排个好差事。

路上管家道:刚见你多嘴。我心里真替你捏了把汗。鹿儿道:谢管家爷费心。今后凭管家爷驱使。

原来此处名叫王家庄。这庄上的先人,就是明朝历史上大名顶顶的 心学创始人王阳明 现在的庄主是王阳明五世孙。名叫王承基。王承基生来多病。三十几岁便一命呜呼了。留下他们孤儿寡母。和这一大片基业。有水田上千亩。牛马驴骡不计其数。庄里上下使用着几十号人。

王管家给鹿儿安排了个放牛的差事。鹿儿是个闲不住的人。没事的时候见王家藏书甚多。几次央求管家要借着看看。管家便拿了些唐诗宋词。诸子百家来。鹿儿待的无聊。借机看看。但生性不耐久。也只弄了个一知半解。好在以前在朱道人那里有些功底。融汇贯通。竟也自命不凡起来。一个人在山上。指挥起牛来。这些牛哪里肯听他的。总是呼呼啦啦一边去。哪能分成 左中右三军。这日想想。总的有些人约束着才好。可哪里来人啊?对了何不弄些狗来。狗最通灵性。用狗来指挥岂不是好。事也凑巧。正好庄上有狗分娩。一个月后。鹿儿把狗崽子都抱了来。又央求官家多弄些剩饭剩菜。经过几个月的调教。竟然听话的很。鹿儿开始让狗来分割牛群。这四只狗慢慢也领会了主人的意思。开始把牛分成三部分。鹿儿一挥左手青旗。一只狗便驱赶着左侧分割出来的牛群向前冲去。换成右手红旗。另一只狗又驱赶着右侧牛群向前飞奔。在换成黑色旗。中路牛群也被一只狗驱赶而去。鹿儿同时握着三种旗。向远处一挥。打个唿哨。三帮牛同时被赶了回来。鹿儿开始调度,今天让这帮牛在这片草场,明天让那帮牛来。一天到晚玩的不亦乐乎。时间一长就感觉没意思了 。放牛回去后。躺在冰冷的床上。浑身不自在。时光飞逝。又是春暖花开。天地间红绿相称。天上云淡风轻。*的蜜蜂嘤嘤飞舞。筑巢的燕子喳喳乱鸣。鹿儿麾下的牛群也由原来的一百多头变成近二百头。这日鹿儿在山上。见远处一朵花开的甚是娇艳。采回来。栽在自己屋前。这日主母刘氏闻到满屋芬芳。左右找寻。也没有找到香味发自那里。他让人喊来管家问道:哪里来的香味。如此沁人心脾。你可四下寻寻。管家领命出去。这时小姐的贴身丫鬟弄影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