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部分 (第2/4页)

家前几个月新娶的儿媳过来,“月娘,你识字,跟着五管事点点数,可要记住了,等修完路,还要再送回去的。”

月娘娘家是离此七八十里远的青牛庄的,他父亲识字,脑子又活络,她小时候因为俊俏乖巧,很得父亲喜爱,也跟着兄长一起学过识字数数,后来兄长到城里当了伙计,家里又有几亩田,在村中也算富户了。李家村的要发财的传言一出,她父亲进城找了兄长,回来就拖人说媒,把她嫁了过来,嫁妆配送也很丰厚,所以,她在婆家没有受任何委屈,而且更因为能写会算,让桂婶子在邻里间很是长了些脸面。这不,今日此地聚了这么多人手,桂婶子当然也不能放过这出风头的好机会。

月娘也没有辜负婆婆的厚望,三下五除二,就数好了大陶盆二十八只,碗筷二百套,桌子十三张,长条凳五十二条,细面十袋,包谷面十袋,粗茶两篓,绿豆一袋,素油十坛。木五看看自己手里的单子,笑道,“嗯,一点儿不差。桂婶子好福气,能娶到如此贤惠聪明的儿媳。”

桂婶子听了他的夸奖,乐儿嘴角差点咧到耳后去,心里得意,嘴上还要谦虚,“哪里,哪里,不过是识得几个字罢了。”他的儿媳妇也微微羞红了脸,其实她不喜欢在人前如此炫耀,但是,婆婆喜欢,她也不能反抗。弄得村里年纪相当的小媳妇都以为她喜欢出风头,衬托得她们粗俗,于是,隐隐约约把她排斥出在外。

李大*奶看见几个小媳妇互相挤眉弄眼,脸带羡慕嫉妒,就走过来,笑着岔开话儿道,“行了,他桂婶,你就别谦虚了,这村里谁不知道你家娶了个好儿媳。”说完,又看向木五,“五管事这是刚从城里赶回来?”

“没有,我从府里过来的,我们夫人吩咐了,说这些盆碗本来就是用的,万一哪位嫂子失手打碎几只,大伙儿都不必太再意,别伤到手脚就好。”

李大*奶连忙说,“仙夫人就是心地仁善,这话听的我老婆子心里都热乎。放心,大伙都是做惯厨活的,手脚都麻利着呢。而且这么漂亮的碗,谁也不舍得打碎啊。”

这二百副碗筷是当初木艾建宅子时就置下的,虽然不如后来又定的那几桌席面用碗精致,但是起码也是瓷的,比农家用地粗瓷或者陶碗还是要好上一些。

桂婶子问道,“郭家妹子怎么没见过来,府里可是有事忙?”

木五笑道,“郭婶准备好午饭,下午就应该能过来。明日早晨就要杀猪,准备馒头,各位嫂子婶子受累了,我先回去忙了。”说完辞别了众人赶车回了自家府上,和郭管家报备过了,领了银子去村西头儿把订好的那口肥猪赶回来,圈在马棚里,饿上一晚,空空肚子,明日早晨就该杀掉了。

木艾这里除了每日看看账本,别的都是和平日一样,照料孩子,练武,偶尔抄抄书,吃吃水果。一时倒不觉得修路有何麻烦,反正麻烦琐碎的事情都有下面人去张罗了,特别是木五自从春分跟他说完那段话后,跟打了(又鸟)血似得,白日里拼命做事,晚上练字、读书,往往都是到了子时才睡,成了府里众人公认的最勤奋刻苦的人。

一夜无话,第二日一早起来,村里人早早起床,简单喝了点儿面汤就奔村头儿的凉棚去了。男人们杀猪,女人们则搬出大陶盆,把昨晚发好的面团挖出来,郭婶揪了块嗅嗅,酸度正好,伸手抓了面碱放进去,就喊了云娘等几个小媳妇儿一起揉面,蒸馒头。另外那些则跟着桂婶子择菜,烧水。

等男人们把猪毛退干净了,去了内脏,头踢分开,猪肉也分成二斤左右一条条放在案板上的时候,第一锅大馒头已经整了一刻钟了,棚子里渐渐盈满是面香味。众人就夸赞郭婶手艺好,就光嗅着这香味,就知道馒头一定极好吃。

郭婶笑眯眯的谦虚两句,让一个后生挑了两只大腿骨砸折,连同几块肥腻腻的五花肉一起扔进左边第一口大锅里,大锅里早装了大半水,她又切了葱姜,倒进去小半碗包谷酒,加了两把盐,自家夫人大度不吝啬,他们的伙食都是极好的,这骨汤她常做,所以手法极熟悉,严严实实盖好锅盖,然后喊了两个小媳妇专门烧火,然后才说道,“大伙都辛苦了,我们夫人说了,把自家饿瘦了的厨子就不是好厨子,所以,大伙儿忙了一早晨了,中午时要多喝两碗肉汤,多吃几个馒头,吃饱了,下午还要有的忙。”

大块肉,大白馒头,有几个人不爱吃的,虽说村里人现在手里都有些银子了,但是,节俭多年的习惯,让他们还是很少吃细面馒头,今日有肉汤喝,有白馒头管够吃,谁不高兴啊,都笑呵呵应下了。手下做活自然也更勤快了。

(朋友努力写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