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部分 (第1/4页)

21。再困难也不能不管(5)

朱培基说,刘允斌和玛拉一起学习长大。尽管他已是苏###员,苏联当局仍然劝他俩从心爱的原子能专业退出来,改学化学动力学和表面化学。取得副博士学位之后,他转到中国派出去学习原子能专业的队伍当中,每月的收入减少了许多,这对他有一家六口的开支来说不能没有影响。岳父是老红军,对独生女儿要求很严,但玛拉仍喜欢到克里姆林宫里去看医生。临到要回中国时,她又犹豫起来,不愿离开父母,又考虑中国没有莫斯科大剧院,看不到芭蕾舞。对于这些他并不赞同,但他还是按父亲的教导做了:放下一双可爱的儿女,先行回国。第二年玛拉来北京探亲,当时他还在拿未定级前的100元工资。需要安排陪玛拉到处走走看看,玛拉还想买中国特制的开士米连衣裙,刘允斌没那么多钱,可他宁肯向我们借钱也不肯开口向家里要。后来尽管玛拉对他的接待非常满意,对中国的水蜜桃赞不绝口,但还是回去了,不肯留下来。又过了一阵子,只好经过部领导批准算是离婚了。刘允斌回国后先是在原子能研究所放射化学工艺研究室当主任,大家都反映他没有架子。他曾对我说:你要想让别人做什么事,首先自己去做。譬如打扫卫生、保持实验室清洁,你只要拿起抹布来擦就行了。他喜欢吃辣的,已经辣得嘴上唏哈唏哈的了,还是不停地说,好吃,好吃。1960年困难时期发给他的一点补助油、黄豆什么的,他都拿来让我帮他做了一块吃。当时所里的高干子弟就有家里来汽车接回北京城里去过周末的事,他却总是和大家一起挤班车进城。有一阵子没有油,班车停开,他也和大家一起步行,到良乡去乘火车回家。听他说,困难时期因为孩子多,他家吃的比起别的领导人家里更加紧张。1962年据说要调什么人去包头建立锂材料研究室,人家不太想去,刘允斌主动表示愿意去。我和他谈起此事时,他说:我爸爸总是教导我们好男儿志在四方,要干事业就要不怕天南地北地去闯才行。

刘允斌去了西北,那地方就是张诚当厂长的包头核元件厂。刘允斌到了包头工厂,把原来准备遣送走的、社会关系不好的技术人员都通通留了下来,团结大家一起研究究竟怎么上试验。

核元件厂也已经严重缺粮了,一天,包头市副市长把张诚找去,说仓库里面的粮食只有很少一点了,你赶紧派人把粮食领走吧,不然的话,你们吃饭都不能保证了。当时国家实行粮食计划供应,许多地方和部门就虚报人数,有1500人,却往上报2000人,不这样的话,上面拨下来的粮食就不够吃。乌兰夫听汇报时了解到核元件厂的粮食困难,就表态说,我们内蒙古再困难也不能不管这个厂子的吃饭。乌兰夫当即确定给包头核元件厂40头奶牛,500头羊,500头猪,还叫厂子里搞养鸡厂,确定给他们80%的细粮。另外还给了1200立方米木材供厂子搞基建。

工厂初创时期,周围有很多土地,种了大面积的土豆。因为饿,人们收土豆的时候洗都不洗就啃上了。大食堂里面堆了些土豆,人们打完饭之后,就蹲在那个地方吃。有一次,设计处的董弘琪在土豆堆跟前一边吃饭,一边顺手拿了两个土豆,装进大衣口袋,恰巧让食堂的人看见了,上来就是一顿搜。处长苗志峰得知此事,就开会批评。事情汇报到副厂长杨朴那里,杨朴说不要这样,不要批评,不就是拿了两个土豆嘛,又不是什么大事,你老批评不好。

国家困难,很多人饿着肚子,刘允斌自然也一样,饿得脸发青,腿浮肿,前胸贴后背。他父亲虽然贵为国家元首,也同样停止了吃肉,减少了副食。刘允斌不由得想起他那苏联妻子的话——中国人太穷了。

1967年,刘允斌被诬为刘少奇的黑孝子和苏修特务,受到了种种批判与侮辱。

过去一些曾受到刘允斌帮助的老工人和老同事,看到他就把头别在一边。一些平时经常来串门的人,现在充当起打手,有人甚至揪住他的头发,给他坐喷气式飞机,要他揭发刘少奇。1967年11月21日晚上九点来钟,刘允斌被批斗了一整天之后,满身伤痕,一瘸一拐地回到家。他草草洗了把脸,就和衣而卧。第二天,在家属区西北方向的路轨上找到了刘允斌的尸体。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21。再困难也不能不管(6)

好人不见得就有好报。刘杰说,刘允斌希望回国工作,但家属孩子怎么办呢?刘晓去找他。他夫人玛拉也是莫斯科大学化学系的副博士,不同意,说中国人吃草,太落后。他老丈人也不同意。我们去选人时征求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