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1部分 (第2/4页)

的兵力已经突破了三十万大关了。从英印军那里,他们得到了大量的武器装备。另外,还有广大的印度民族的支持。可谓是占尽了天时地利和人和、英军想要镇压印度红军,难度不是一般的大。

6月下旬,英军和印度红军在印度中部展开了激战。尽管,英军有着更为强悍的战斗力。但是,印度红军也打的十分顽强,使得英军的伤亡居高不下。加之大量的印度民众又是站在印度红军这一边的,很多印度人自发的支援印度红军,甚至袭击英军的后勤补给线。使得英军的战斗力,受到了极大的限制。

经过半个月的激战,英军损失了数万人。尽管,他们给印度红军造成了更大的损失。但是,他们却没有能够镇压印度红军。损失不小的印度红军,很快就得到了补充。反观英军,则需要万里迢迢的从本土得到补充,此消彼长之下,英军镇压印度红军的难度就更大了。

7月上旬,英军的第二批援军抵达了印度。十万生力军的抵达,使得英军开始再一次酝酿一次大规模的进攻。而印度红军的实力,也有所增长。甚至于,为了让印度红军坚持的更久,中华帝国秘密向他们提供了一批军火。这无疑就加大了英国人镇压印度红军的难度。

7月下旬,经过准备的巴基斯坦,终于在卡拉奇发动了起义。在中华帝国的暗中帮助之下,他们在短短两个月的时间内就组建了一支万余人的军队。尽管,这些军队都不过是接受了简单的训练而已。但是,在英军的主力完全去对付印度红军的情况下,卡拉奇也没有什么力量能够阻挡他们。

占领了卡拉奇之后,巴基斯坦主席真纳宣布,他们将为所有绿教徒们建立一个由他们来组成的国家,号召所有的绿教徒一起起来战斗。这使得巴基斯坦领导的军队,开始了快速的扩编。

几乎在同一时间,印度半岛南部的泰米尔人、泰卢固人、马拉地人,都纷纷发动了起义。他们驱逐当地的英国殖民官员,组建军队,宣布脱离印度,独*立建国。(未完待续。)

第一千一百二十七章 英国人的质问(求月票)

绿教联盟成功起义之后,立刻向印度河流域进攻。生活在这一区域的人,几乎都是绿教徒。他们完全响应绿教联盟的起义,不少人更是自发的加入到起义当中。很多加入了英印军的绿教徒,更是携带着武器来投奔起义军,使得绿教联盟的军队,开始不断的扩大。短短半个月不到的时间,居然就已经拉起了一支超过十万人的部队了。整个印度河流域,都落入了他们的控制之中。

另外,绿教联盟还计划向孟加拉地区发展,生活在那里的孟加拉人,绝大部分也都是绿教徒。绿教联盟在那里发动起义,也更加容易成功。同时,孟加拉距离中国也更近,在那里也更加容易得到中国的支持。一旦起义成功的话,更可以直接出兵威胁加尔各答等印度的沿海大城市。

南部的几个民族的起义,也得到了那些民族的民众的大力支持。作为少数族人,他们在印度也是长期受到英国殖民者以及印度斯坦人的欺压的。现在有机会独*立建国,他们当然不会放过了。这就使得整个印度半岛南部,仿佛在一夜之间就脱离了英国人的掌控一样。

原本,英国陆军对印度布尔什维克党领导的印度红军的镇压,已经占据了一定的上风了。印度红军虽然在不断的发展壮大,并且得到了大量印度民众的支持。但是,乌合之众始终是无法和精锐军队对抗的。这使得印度红军虽然兵力众多,但是在战场上,却不断的被英国陆军打败,控制区也在不断的缩小。如果不是英国陆军需要镇守的地方太多,无法集中全力的话,说不定印度红军早就被剿灭了。

但是,其他几场大规模的武装起义,使得英国人在印度的殖民统治受到了重创。大量的区域依旧脱离了英国人的控制了。他们的补给线,更是不断的受到攻击。而英印军又完全不可靠了。这使得英军不得不抽调兵力去对付其他的起义,从而给了印度布尔什维克党和印度红军喘息之机。这也就使得这场战争,或许会进行更长的时间。这对于英国人来说,无疑是一场灾难。

如果说印度此起彼伏的武装起义,让英国人焦头烂额的话,那他们至少还能够应对。毕竟,他们在印度部署的几十万精锐军队,不是那么容易被击败的。不管是布尔什维克党发动的武装起义,还是绿教联盟发动的起义,以及南部的泰米尔人、泰卢固人和马拉地人发动的起义,都无法对英国人在印度的统治构成致命的威胁。受死的骆驼比马大,以大英帝国的底蕴,一步步的镇压这些起义军,也不是不可能的。

初期,这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