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部分 (第2/4页)

怒少林,但是他作为少林背叛者的身份却无法改变。人们在嘲笑少林寺心胸狭窄,小题大做的同时,也奇怪为什么一个从未在少林取得正式学历,并中途辍学的学生在武术成就远比少林的优等生们更为出色。少林方面的说法是,张三丰无耻地剽窃了少林寺的武术,并将其改头换面,以掩盖其不光彩的来历。当然,这个说法并非很能自圆其说(譬如,为什么张三丰改编的少林武术会比原来的更为先进?)。不过,在将 “偷师学艺 ”作为最大禁忌的武术家中,这一控诉已经足够有杀伤力了。但是少林寺也清楚地认识到,他们对惩戒这个叛徒无能为力,而没有人愿意和他们一起,发动一场讨伐张三丰的正义之战。相反,张三丰惊世骇俗的武术天才和圆熟老到的交际手腕正在为他赢得越来越多的支持者。

如果只是张三丰本人的出类拔萃,少林寺或许还可以忍受。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件事实已经确凿无疑:张三丰要将他的武术传下去,开创一个新的门派。在张三丰本人归隐武当山后多年,宋远桥、俞莲舟、俞岱岩们先后出场了,并取得了和四十年前他们的老师刚刚开始武术家的职业生涯时同样轰动的名声。武当与少林两种武术的比较成为江湖观察家们热心讨论的话题,虽然双方都有不少热心的拥护者,但在武当派蒸蒸日上的时期,舆论明显不利于少林方面。毫无疑问,武当不会只满足于作为少林的一个分支门派而存在——如十三世纪无相的俗家学生们创建的“韦陀门”,这一门派直到五百年后还是少林的附庸——他们要争夺的是主导整个江湖世界的“光荣与梦想”。少林寺的领导者们不得不考虑如果武当长期存在下去对少林所造成的负面影响,那将是一个极其可怕的潜在敌人。他们渴望将这个假想敌扼杀于摇篮之中。

但对于少林寺来说,由于张三丰的强势存在和武当派严格遵守江湖道德规范的基本原则,他们既缺乏扼杀武当的能力也缺乏理由。在二十年代,少林寺的基本战略是发动对明教的讨伐,通过树立一个假想敌的方式,组成主导势力的联盟,让包括武当在内的其他所有门派自然而然地服从自己。因此有 1324年的三渡对阳顶天之战。可惜,少林遭到了意外的惨败,因而对这一计划不得不暂时加以搁置。不过此后不久,成昆的加盟给少林注入了新的动力。

摧毁明教的既定目标让成昆与少林的称霸计划不谋而合。成昆不仅对明教有着深刻细致的了解,在武术界也有广泛的关系网络,这对少林来说十分有用。因此,成昆很快成为了少林实际掌权者渡厄的重要智囊。当然,渡厄并不知道成昆同时也是汝阳藩府座上之宾。

成昆很快意识到,汝阳王府永远只能将身为汉人的自己当成工具,既不可能真正信任自己,也很难爬到高位。在成功地策划了对付明教的计划之后,他开始转向少林方面发展。他开始向渡厄申请加入少林,这对于一个成名的武术家来说是很罕见的要求——这多少意味着他要放弃原来的门派和事业基础。不过对成昆而言,一旦明教被摧毁,少林就将成为江湖世界的最高领袖,此时四十出头的他还有充分的时间进入少林的领导层。何况,自从谢逊以他的名义犯下各种凶杀案之后,他已经很难再以原来的身份出现了。

1330年左右,成昆成为少林着名武术家空见( 1380�1332)的弟子,法名圆真。空见仅比他年龄稍大,当年曾经直接从年迈的无色禅师那里学到了少林九阳功,是少林寺内定的未来方丈。这对奇怪的组合与其说是老师和学生的关系,不如说是一种特殊的政治联合。无疑,当空见成为少林方丈后,身为他唯一弟子的圆真将会在少林寺出任重要职务。由于在圆字辈弟子中,圆真的武术造诣无人能及,几乎不可能有人挑战他的地位。

这一系列计划由于谢逊的疯狂举动而被破坏。事实上,谢逊的一系列暗杀活动早已被圆真和空见所掌握。但他们处于两难的处境之中:如果揭穿谢逊的身份,圆真的奸杀徒妻的丑行也会暴露,而如果圆真身败名裂,少林寺也将被卷入这一丑闻而担负连带责任;而如果暗中除掉谢逊,又会使一系列凶杀案死无对证,最终仍然归咎于少林。因此,他们只能尴尬地看着谢逊继续杀害无辜的武术家及他们的亲属。但 1332年,当谢逊计划暗杀张三丰的衣钵传人宋远桥时,他无疑走得太远了,少林必须出面了。

少林并非不愿意看到宋远桥的死——这将是对武当的重大打击。但是务实的空见很快意识到,这将导致张三丰本人的出面干涉。作为唯一的线索,张三丰会追查成昆的下落,成昆加入少林虽然是重大机密,但作为正式的少林弟子,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