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1部分 (第1/4页)
德妃与宜妃心照不宣的对视了一眼,心里都有些疑惑。贺寿的诰命都已经退出太后宫,只留下了李氏婆媳、平郡王福晋曹佳氏,还有国公塞什图的夫人曹氏。内命妇也都叫跪安,只留下贵妃佟佳氏与德妃、宜妃三人。
不禁几位宫妃疑惑,李氏等人也有几分忐忑。留下这几人,不是曹家媳妇,就是曹家女儿,不晓得太后有何用意。
不过,瞧着她老人家温煦,并不像是要斥责之意,李氏方心安些。
初瑜与曹佳氏、曹颐,多多少少都听过李氏身世的传闻,心里虽不尽信,但也都有各自思量。这两年,瞧着太后的另眼相待,倒不像是空穴来风。
只是一个是媳妇,两个是女儿,不管传闻如何,都丝毫不影响她们对李氏的敬爱之心。加上毕竟是长辈之事,不是晚辈好嚼舌头的,所以她们几个反而主动提及此事。
太后是自在惯了的人,留着贵妃几人,自是另有用意。她丝毫没有收敛自己对李氏的亲近之意,让她在炕边坐了,拉着她的手说道:“哀家活了这些年,前半生靠着太皇太后的宠爱,后半生靠着皇帝的孝敬,过得还算舒心自在。就算长生天随时召唤哀家去了,哀家也没什么可怨的。孩子,你过得如何?可有受到委屈的地方?”
几位宫妃,都是偕蒙语的;曹佳氏这边,入王府多年,也学了些,曹颐则是连听带猜的,知道一半。
不管是听懂的,还是没听懂的,都能看出太后待李氏非同一般。就算是科尔沁大妃来朝,也不见太后这般亲厚。
这一番话,说得太长,李氏听得一知半解,不知该如何作答。初瑜见了,学着早先的习惯,近前在李氏身后,低声用汉话,又说了一遍。
当着几位宫妃的面,还有女儿媳妇在场,李氏倒是有些不好意思,笑着用略显生硬的蒙语回道:“不委屈,谢过太后垂问。”
太后摩挲着李氏的手,带着几分心疼道:“打小寄人篱下,可怜见的。若是你早些上京,哀家定不让受这些委屈。”
初瑜在李氏身后,低声学了一遍。
李氏闻言,心里一热,不禁红了眼圈。说起来,她未落地就丧父,随同母亲高氏,住在伯父家。虽说是至亲,但是到底不是自己个儿家。加上高氏性子严厉,实不是慈母的做派,李氏幼时也颇为孤苦。
幸好李鼎之妻韩氏为人温柔可亲,对这个比女儿大不了几岁的小姑子也甚好,才稍解李氏孤苦。这也是为何李氏待堂侄李鼐格外亲近的缘故,也是有感激嫂子当年抚养之恩的意思。
太后见李氏这般神情,轻轻的拍了拍她的手,脸上越发慈爱。
就连平素吃斋念佛、不理外务的佟佳氏,瞧了此情此景,也感觉诧异。瞧着太后待李氏的模样,哪里是待外命妇,说是带自己骨肉,也是有人信得。
初瑜与曹佳氏、曹颐知道的版本差不多,心里已经寻思李氏是不是真如外界传言的那般,有皇家血脉。但是心里也疑惑,就算母亲真是太后失散在外的孙女,这也过了些。
除了亲自抚养的五阿哥,还没有听说太后对哪位孙辈这般宠溺。
只有德妃与宜妃两个晓得其中隐情,自是晓得为什么太后会对李氏这般亲厚。李氏身上,留着的爱新觉罗与科尔沁的血脉,是太皇太后嫡亲的外孙女。
虽说这其中涉及到悖伦,无法摆在明面上,但是作为皇帝与大长公主之女,李氏的真实身份确实尊贵无比。
德妃尚好,心里没有什么可担忧的;长子与养子同曹颙交好,小儿子同平郡王那边也往来频繁。宜妃这边,则是添了担忧。
八阿哥薨了的消息,至今还瞒着太后宫这边。就算怕她老人家大病初愈,听闻凶信伤心,所以才瞒着,打算过了圣寿节,太后身子好些再告之。
今儿太后关注着李氏,所以没有留意孙媳妇里少了一个八福晋。
八福晋带着重孝,自是不好进宫贺寿。
瞧着太后对李氏这般关爱,待曹佳氏、曹颐姊妹也像孙女似的,要是晓得曹颙被九阿哥给揍了,说不定要发作的就是九阿哥。
想到这些,宜妃一阵心烦意乱,暗道:“说到底,不过是个私生女,同她额娘一样,都是见不得光的。难道太后老糊涂了不成,这般大张旗鼓的,莫不是想要宣告天下,这曹家还搁着一个和硕公主?”
“小儿子要周岁了么?他周岁,哀家就不预备礼了,哀家从皇帝那里,讨了个封赏,一等轻车都尉。守着个爵位,大了些,也省得你们操心。”太后温煦的说着,丝毫没有当成回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