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6部分 (第1/4页)

“典故?呵呵,那驸马可要来听听了,朕倒是想要知道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对于正尧知道这一对联下联的事情,嘉靖并没有表现的多么的惊讶或者意外,相反,他却是对正尧口中所的典故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既然是一个典故,相信出这么一副对联之人应该也知道这个典故,没有道理蒙古女子都知道,自己都不知道!

同样的,一旁的靖王也好,柳彦也罢,甚至对学什么的完全都没有兴趣的袁海云也都表露出一副期待之意,似乎这个典故也引起了他的好奇之心。

正尧点点头,立即又道:“一次,宋豪苏轼苏东坡路过四川夹江县的一座山,山坡上有三国名将张飞的庙宇。当时殿前的张飞塑像手指长矛,跨在乌骓马之上,威风凛凛,霸气不凡。店旁柱子上面就写了这么一副上联,其实就是为了赞叹张飞张将军,故而曰:‘孤山独庙,单枪匹马一将军!

苏东坡见了之后,沉思的在庙门前走来走去,只见山下夹江碧波荡漾,江两岸各有一名渔夫在垂钓,面对此情此景,突然灵感即至。于是立即往另一根柱子上挥笔,曰:’两岸夹江,二渔叟对钓双钩!‘”

“什么?两岸夹江,二渔叟对钓双钩?”

众人瞪大眼睛看向正尧,想也没想的立即问道。

正尧点点头,肯定的答道:“没错,下联便是如此!”

孤山独庙,一将军单枪匹马。

两岸夹江,二渔叟对钓双钩。

一对二,单对双,妙极!妙极!。。)

s

第三章 重回温香玉苑前

却见正尧将所谓的典故娓娓道来,最后一语出了整副对联之后,又不禁提笔而起,在另一张白纸上面,同样用仿写张旭草体的手法,写下了对联的下联。

两岸夹江,二渔叟对钓双钩。

一番挥斥方遒,行如流水般沙沙而落。与上联论是字体,对仗,以及内容上,都是那般的交相辉映,颇有大师风范。

停罢,收手,嘉靖的眼眸之中也多了一番馋馋之味,对这一副下联也是暗自欢喜了一把。

想不到这么一副对联竟然还是宋朝大学士苏东坡对出来的,竟然也没有几人知道,实在是有点让人大感意外。

当然,对于这一个鲜为人知的典故,嘉靖不知道也并不稀奇。

其实这个典故也是正尧在意之中知道的,而且当时也对这一副对联颇有印象,因而到现在正尧也还是记得很清楚。

原来,在穿越之前,正尧读大学的那时候的一次暑假,正尧联合了一帮同学去了四川眉山旅行,来到夹江县的时候,在上山呆了一段时间。后来在一些当地的百姓的介绍之下,正尧等人得知了所谓的张飞庙,就得知了有关这一副对联的相关信息。

因而就算同是自在四川生长的袁海云柳彦,甚至是张诚,也未必会知道这么一件事。

“呵呵,妙啊,妙啊!当真是巧妙的很啊!果然不愧是出自大豪苏东坡之手!如此jīng妙的对联,朕也是钦佩之至啊!”

嘉靖放声一笑。俨然合不拢嘴了。自己苦思冥想了半晌,却是什么都没有想出来,总觉得这里少了一点,那里又不合理的。不想。原来这一副对联乃是苏东坡所对出来的,这使得嘉靖再也没有什么烦恼的了。

纵使自己学富五车,但是他身为皇帝还是有自知之明,在学造诣上面,还是不能够与苏东坡相提并论的。

“嗯,皇上所言极是,如今对联下联已出,那就赶紧将下联送过去。让他们蒙古人见识见识我们大明昌盛的化!”

靖王立即不卑不亢的道,心里也好好的憋屈了一阵,似有满腔怒火,一触即发。

这一次蒙古人摆明就想要借此来挑衅。一旦大明法给出答案,那么下一步蒙古就会有进一步的行动,甚至是起兵!这一点,其实大家都是心知肚明的。

对方仅仅是一个蒙古女子,出的这么一副对联若是大明人能够对得出来。那真的是贻笑大方了。现在有了答案,自然的,话也有了气势。

“对!现在正值蒙古对我大明虎视眈眈之秋,须得立即予以回应。以免蒙古人瞧于我大明,还请皇上下旨。臣愿意只身前往蒙古亲自将这一副对联挂在蒙古人的蒙古包面前,让所有蒙古人都知道我们大明的化是多么的博大jīng深!”

柳彦立即自奋勇。言语之中不露出大气慷慨之意,那种豪迈雄浑,如同在战场上驰骋一般,让人大呼畅快!

“柳卿家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