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部分 (第2/4页)

!德军之中射击技术最优秀的狙击手们甚至嫌弃手里的狙击枪射速太慢,转而抄起了他们都普遍装备的射程400米的单兵自卫武器——mp7a冲锋枪乒乒乓乓的打了起来!在这个混乱的战场上,有远距离精确射击能力的狙击步枪还真是没啥大用。

德军大火力密集程度出人意料,伤亡很惨的苏毛子不得不退回来。他们的炮观员死了两个,剩下的那一个记住了很多德军的隐蔽火力点。接下来,苏军的炮火要开始发威了!

不过,苏毛步兵的偷袭只要第一波次的进攻没有踏足德军阵地,基本上接下来的战斗就已经失去了意义。因为德军的炮兵早就应该做出反应了,他们的远程大炮很可能会选择覆盖喀秋莎的发射阵地。因此打完一轮的喀秋莎忙不迭的退去了,阵地上只剩下了准备退回去的苏军步兵们。

苏毛的各种口径的大炮及时响起来,他们的目的显然不是要支持部队继续进攻,而是掩护他们撤退。因此,德军步兵们从容的离开第一道防御阵地,从后撤的地下通道里进入了下一个狙击阵地。

这一次步兵突袭看来是破产了,罗克索夫斯基组织的另一种形式的试探看来也不能凑效,他们实在是没有了什么出奇制胜的办法。看起来唯一的胜利方法就只能是大兵压上用数量来压死对手了!

这段时间里,斯大林的排兵布阵很顺利。苏军各个从总预备队之中增援而来的新生力量逐渐的在战区中站稳了脚跟。整条战线趋向于稳定了,就连日日夜夜都处于德军狂轰滥炸之下的莫斯科也恢复了以外的生活节奏——首都的人们早己习惯了每天都来的隆隆炮声!他最担心的布琼尼在山间林地的高加索方面军也顶住了克莱斯特和土耳其人一次又一次的进攻。土耳其人的突击炮和德军坦克屡屡被他们利用特殊地形因地制宜出奇招击毁了很多,导致德国人再也不敢依仗着他们的装甲部队轻敌冒进。转而开始进行扫庭犁穴,步步为营的最安全的方式逐步的压缩苏军的活动空间。这样的打仗方式就此成功的转移成为了持久战。他们想要尽快的腾出手来稳固斯大林格勒局势的战略构想也已不可能实现。这里的战斗正在逐渐的向着斯大林想要看到的局面进行着缓慢的转变,斯大林相信用不了多久德国鬼子这种保持了很久的进攻势头就会在高加索的山地中消弭于无形。那个时候正好是苏军布置好了重兵开始歼灭斯大林格勒城中的德军精锐之时!

四十二节:接火

每一次德军面临困境,白起都有办法化险为夷。他依靠的是超过这个时代数不清多少年的技术,这一次他依赖的是在月球开采钛矿的时候新开发的管道运输技术。管道的内部坚硬而且光滑,有一层比较耐腐蚀的金属材料和特种塑料。在管道内运行的运输车辆运行速度非常快,甚至于最大速度远远超过了8倍音速!

这是因为在车辆行进在管道之中的时候,里面的空气基本上被抽空了。整个管道几乎是一种真空状态,车辆行进的时候根本不会遭遇到阻力问题。所有的动力都能够转化成为速度!在这条总长度不到40公里运输线路上运行的时候,高速列车甚至用不了3分钟!每一天最大的运输密度甚至可以有200车次以上!这些最大运输能力在1000吨左右的列车秘密运载着武器弹药和各种补给源源不断的支援着23万在斯大林格勒城中艰苦作战的德**人们。

还处于实验性质的运输体系质量很过关,很多东西在月球上经过了检验。技术很成熟的列车和轨道系统足以保证安全运行,实验的对象是地球上的各种环境,列车在高速运行的时候不能有一点点微小的不平衡,也不能有一点点的错误,否则的话如此高速之下定然会车毁人亡!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轨道系统,这种朝高速列车的轨道是四条!在管道的顶端和下方分别有两条轨道系统,四条管道把圆形的管道横切面变成了一个稳固的连接端面,加强了运输管道的强度,稳固了列车运行时候的姿态。

德军的两河机场建设很快,机场的围墙使用一种很快速的建筑材料建成。这种材料实际上就是一个箱子一样的用钢丝网加上坚固的复合材料围起来的一个箱体,里面用挖掘机注满泥土就成了一个拥有很好防护力的围墙。吊车可以很方便的像是推箱子一样的把这种方便的围墙随意摆布。事实证明了这种极其方便的外墙材料抗打击能力也是很不错的,最起码毛子的76毫米炮不能再300米的地方击穿!数层这样的围墙重叠在一起就构成了机场外围坚固的防线。德军就能够在很短的时间里把阵地建设起来。

仿照图拉野战机场一样的建设程式,两河机场开始发挥越来越重要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