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9部分 (第1/4页)

这时候,上百个暴乱的汉人冲到了刘苏面前,他们看到后室燃起了大火,噶木南的那个汉人官员却好像没有看到一样,正端着一碗茶有滋有味地喝着,见到这些暴乱份子冲了进来,刘苏浑不害怕,放下茶碗,微微一笑说道:

“你们来得晚了,城里汉人基本都已撤离。你们看到那把火了吗?那是我的夫人和女儿在那以身殉国。官府里所有的物资器械,都将随着这把大火付之一炬。我知道你们暴乱离不开这些东西地帮助,可是我可以向你们保证,你们必然一无所获!”

那暴乱的首领气急败坏,刘苏的话正戳到了他的痛处,叛乱的确需要大量的物资支持。正想上前责问,却看见刘苏的微笑凝固在了脸上,接着一缕鲜血慢慢的从他地嘴角流了下来,刘苏,这个噶木南的县令,就用毒药结束了自己地生命。

的确,做为一个官员,刘苏犯了很多错误。而且他迂腐固执,不懂得变通,处理急变下也毫无才能可言。但他终究履行了自己的最后的职责,他用生命捍卫了大明官员的尊严。

日后,当在藏地发生地这些事情传到朱斌耳朵里之后,大明地武英王摇着头说道:

“刘苏行径可敬,其人可杀。他绝对不是一个称职的地方官员。”

朝廷嘉奖了刘夫人和小梅,追赠这两个奇女子为一品节孝夫人。同时大力嘉奖嘉木厝县令薛静波地叛乱到来时的冷静措施,将其连升三级。但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在叛乱中显得非常“忠贞”的刘苏,却没有得到任何表彰。反而还在非正式地公文中被斥责为昏官。

而刘苏的事件,也让朱斌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用人思维。在过去选拔地方官员的时候,他更多的是看重官员的操守、品行。能严格执行朝廷各项条令,清廉端正是最重要地一条。

刘苏无疑就是最符合这些条件的官员。想比与他,薛静波曾经牵连到谋反事件中,为官的声望也未必那么好了。但他的确有能力。处乱不惊。那么在新旧政权的更迭之中,还有多少像薛静波这样地官员,被淹没其中,正等待着朝廷去重新发现……

发生在藏地的暴乱,正在以噶木南为中心。迅速向周围蔓延。上百个城镇、村庄都发生了大小程度不等的暴乱。这些人中有像桑布扎这样死心塌地的暴乱分子,也有像边巴郎噶这样同情汉人,愿意和汉人做朋友的藏人。但更多的却是不明就地地。

这些人他们不知道为什么要暴乱,暴乱的意义何在?但这是他们的头人所下达的命令,他们只有选择服从。也许开始的时候他们还有所顾虑,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人也开始逐渐失去了自我。他们开始把手中的屠刀,对准了那些昨天还笑脸相迎的汉人。

而明军地平叛行动,也在第一时间展开。

在得到了各地藏人出现暴动的消息之后,俄力思军民元帅府大元帅次仁曲批第一个宣誓继续效忠大明,并严格自己属地地藏人不得响应任何的叛乱。他的一个最亲的侄子,曾经试探在和向次仁曲批建议,这是他们独立于明朝政府的最好机会。

当次仁曲批听到后,什么也没有说。当即就下令将这个侄子捆绑了起来,抽了一百皮鞭。然后派人押解着,交给了当地地明朝官员。次仁曲批告诉自己地下属:

“俄力思军民元帅府是朝廷册封的,这一点任何人都无法改变。藏人一样是大明地子民,藏地永远是大明的领土。离开了天朝,我们什么都不是。大家一定要有耐心。耐心地等待天朝平叛并且要大力协助。别看那些人现在闹腾得欢。可那是天朝军队还没有真正出手!”

他的这个决定是明智的。这是一个聪明的元帅,看清楚了那些暴乱分子的本质。其后。驻扎在当地的明朝官员,对于他的行径进行了不遗余力的表彰。并且嘱咐他在明军没有到达之前,除了要稳定当地局势之外,还要想方设法弄清楚暴乱之地的状况。

对于明朝官员的嘉奖和信任,次仁曲批显得非常兴奋。他在第二日即组织起三百藏兵,向邻近的南鄣地区发起了试探性的进攻。南鄣地区的暴乱参与者并不是很多,但奇怪的是装备精良,甚至还拥有几条火枪。这大出次仁曲批的意料。

次仁曲批的三百藏兵很快被暴乱者击退,并且南鄣地区的暴乱者,大有向次仁曲批的领地进犯的意思。这让次仁曲批大是紧张。他一边命令自己属地的军民积极防范,一边连续向郑天瑞和李定国指挥的明军求援。

三日后,首批平叛的部队,在大将甘子龙的带领下增援到来。

做为前“大西国”的将军,甘子龙在归顺朝廷后,一度和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