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部分 (第3/4页)

子势力一网打尽,似有未逮,再联想康熙先前发落太子神色,难说不是胸有成算,那么,在帐殿夜警发生前,康熙就已经着手防范、乃至部署了?

康熙听完大阿哥报告,似甚疲倦,李德全捧过小毛熏貂缎台冠和貂皮黄面褂康熙着上。

康熙见我穿的是正黄旗下金黄|色缺襟马褂行装,知我准备一会儿骑马扈从,令李德全将一件洁比雪艳的大银貂风领及白狐里子鹤氅拿来,叫我穿戴完毕,又亲自朝我面上观了一观,向左右叹道:“《晋书?王恭传》记载王恭尝披鹤氅行雪中,形貌整丽,濯濯如春月柳,有隽容仪,时人以为‘玉人’,而今朕亦有位玉格格,非但濯濯如春月柳,更滟滟如出水芙蓉,不知后世又将如何记载?”

我就是从后世过来,《怀玉格格》的电视看过,但身份好像差的有点远,至于清朝有位“玉格格”的史书记载我绝对没见过,不过说到芙蓉……相信康熙见识过网络紫红名人芙蓉姐姐之惊世骇俗之“S”身段造型,就不会拿芙蓉这一词组来形容我了。

但转念一想,关于芙蓉,“濯清涟而不妖,出污泥而不染”的典故我还是懂的,康熙早不说、晚不说,偏偏在这节骨眼上对我容貌发出议论,莫非另有深意,暗示我要老老实实做事,认认真真做人,以平和的心态,直面坎坷阿哥党?

想着,我不由出了一身冷汗,一时全理会不到其他人七嘴八舌在迎合什么,正好其他阿哥都换好了骑装回来,我一转头,看到四阿哥和十三阿哥披着同款玄狐皮大氅一前一后踏进门来,心头忽的一抽。

——如果是老十三的话,就没有关系。

在我的梦里,四阿哥曾说过这样的话,而冥冥中,我总觉得这句话是真的听到过?哪部清宫戏里面有过这个台词?

从永安拜昂阿到布尔哈苏台行宫,沿途修有大道,路宽二十尺,逾山涉谷,逢河架桥,以前修路时投到道路两傍的土则堆成一英尺高的规整的土墙,立有标柱,标示里程,最奢侈的是为了预备康熙回程,道路两侧一早接连不断地挂上了绣龙的挂帐,将道路保护得很好,晴天就如同打谷场一般光滑,十分好走。

康熙带着有我在内的一队人马,走在最前面,保持一定距离的后面,是带着随从的后妃们的金轿,再隔一段距离,是各王侯,最后是官员们,接着官阶,顺次相随,无数的骑马随从殿后,此外还要加上帐篷、寝具、食具等等随同这一队伍,还有数不清的车辆、骆驼、骡、马等大队跟在最后面,这车、人、兽相掺杂的不间断的大群,越处在在后面越闹得尘埃飞扬,如同前进于无边际的云雾中,风从迎面或是侧面吹过来时,十五步到二十步远的地方,往往什么也分辨不清。

我刚刚从惊见四阿哥和十三阿哥公然穿上情侣装的震撼中恢复过来,开始好好想想这两天发生的事。

尤其帐殿夜警这件事上,我始终有一个关节没有想通。

当时裂缝后的眼睛我虽然感觉熟悉,却并没有看清,那个人到底是不是太子?

如果是太子,他又何必来后帐偷窥?

()

十八阿哥死后,康熙就没有合过眼,到后帐睡的可能更是很小,太子不可能不知道,这么做不是很荒谬吗?

但那人被我发现后,仓惶逃离现场时所遗留的匕首的确是太子贴身之物,昨晚晚膳我还见他佩在腰间。

太子身为皇储,国之根本,与众阿哥又不同,他跟前护卫之严密丝毫不亚于康熙,若说有人特意盗了太子的匕首再来康熙帐殿偷窥栽赃,等于要冒两次险,变数更大,除非希曼再世,否则未尝不算Mission Impossible。

如果说皇储在位的太子也存了轼父篡位的心,那其他阿哥的心思不是更可怕?

再退一步说,即使太子以非正常手段做了天子,哪个又服他?到时岂不是要天下大乱?

所谓高处不胜寒,说的就是我现在所护卫的康熙吧?

生命、名誉、家庭、欢乐、孤独、寂寞……他自有他付出的代价和忍耐。

从我这里,可以看得到康熙的侧面,他的嘴唇始终抿得很紧,骑在马上,腰杆也很笔直,虎毒不食子,子要食虎,却错揭了龙鳞,又待如何?

申时三刻,这样大群人马居然真的准时在酉时前全部到达布尔哈苏台行宫。

进入行宫前,康熙例命命令喇嘛念咒祝福,驱除邪气。

除各部整顿外,八阿哥还负责安置十八阿哥灵枢,这是头等大事,足足又用了一个时辰多才铺陈完毕。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