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部分 (第1/4页)

苏凝来到亭下,就见到亭内,一张石桌,四张石櫈,青年正摆放下纸笔,又从怀中掏出张白纸,放在桌上,道:“题目就是论‘君子之乐从何而来’。”说罢,青年看看石櫈,忽然就把外衣脱了。

苏凝一下子就吓住了,不自禁后退了两步,左手攥紧了长剑,却见那青年将衣服折成櫈面大小,覆在櫈上,笑笑道:“没办法,刚刚二月,这石面着实凉了些。”

苏凝这才知道误会了这青年,反倒一下子羞窘起来,红彤彤着脸。只不过就算苏凝还未走近,倒也能想象得出,这石上该如何寒凉,也只好道一声谢,颔首答应。

一边走近,坐定,执笔,蘸墨,平复心绪,小思片刻,便下笔书写起来。

青年一边看她书写,一边道:“不用写得多好,马马虎虎算篇文章就行。”可是苏凝念着这篇文章多多少少可以回报袁燮知遇之恩,更加一丝不苟,认真执着,当下思如泉涌,挥毫不绝。少年倒是仿佛丝毫不觉寒冷,只是方看了两句就昏昏欲睡,只是心中念着自己的安排,只敢分心旁顾,倒不敢离开休息。

不过两刻时分,苏凝便完成了文章,正待落款,一直守在一边的青年忙止住她的笔,又指着宣纸左侧道,落款写在这边,方便我们装订检阅。

不少试卷需要左侧装订,便于检测查找,这点苏凝倒也能理解,或许这就是这张宣纸比起一般书院用纸宽阔了几分的缘故。当下倒也不再迟疑,提笔在最左侧写下“末进苏凝”又并宗年月日等等,便站起身来,递给青年,

青年接过纸张,暗松口气,又俯身拿起衣服胡乱穿起。苏凝见了,暗思这衣服上必然还残留自己体温,而且还是坐捂出来的体温,不免又是一番羞窘。

那青年却并未察觉这些女儿心思,只装模作样念道:“子曰:‘,学而时习之,远方有朋来之’,皆君子乐之事也。然君子之乐非自学来,非自友来,己心得也……好好,行文潇洒,语风圆畅,构思新颖,见解独到,不愧是袁师兄鉴介的人才。”说罢又向苏凝道,好了,你先去吧,再往里面走几步,会有师姐学姐安排你的宿院的。”青年把登名录递给她,“给,拿着这个。”

“哦,好,谢谢师兄。”苏凝忙答,却早忘了先前因为这青年叫破自己身份,毁灭了自己男扮女装的最后一线希望,而对他怒目相向的事情。毕竟,这件事实在不能责备这青年,自己也死了心接收现实,决定走一步看一步了,再加上方才坐着人家的衣服行书,看这青年倒也是一副好心肠,便也前嫌尽释了。

“喂师兄。”苏凝又叫住已经举步前迈的青年:“敢问师兄贵姓大名。”

青年却是心中有鬼,半步不敢逗留,边走边道:“恩?哦,都写在你那张登名录上了”说完一溜烟不见踪迹。

苏凝摇摇头,一边感叹先是傅子云,再是这青年,象山茅舍的书生一个比一个奇葩,一边向登名录上看去,不禁又是哭笑不得,只见登名录底部登记人一栏处,工整又潇洒地写着几个大字:“某某帅气师兄”。

………【第五章 作弊文贼】………

这象山书院说大不大,说小却也不小,那少年火急火燎的一路飞跃奔跑,曲折腾绕倒也花了几刻功夫方才掠至几间错落排布的瓦房前,屋前两棵大树,树干分叉处搭几支竹竿,竹竿另一端则搭在瓦房上,上面缠绕着干枯灰黑的藤蔓,虽然时为早春,未见发芽,但倒也可以想见其夏日风景,两棵大树高处又各垂一条挂幅,上书五个大字:“很好吃面馆”。

只要在这象山茅舍读过书,演过武的生员倒没有人不知道这面馆大名的,一方面是因为这处面馆做的手擀面确实很好吃,更重要的却是这处面馆处处透漏着一股诡异的味道。

倒不仅是因为那好似胡乱拼凑搭建起来的几间瓦房高低不等参差不齐布局奇怪,也不只是因为这面馆取名奇特,更是这间面馆的选址实在让人匪夷所思——这间面馆居然是建在整座象山除了院长寝室与放书楼之外的最高处建筑,毗邻于“天”字演武场和“天”字讲学堂,只不过是背学堂而面武场。人们纷纷猜测这间面馆主人必定来头不小,身份背景必定深厚无比的时候,却发现经营这间面馆的从来只是两个年轻人,到如今,已经是第五个年头,从未看到有其他人参与进来。虽然没人知道具体情形,但人人都知道此间二人必定也与书院关系不浅,甚至与陆老夫子也颇有渊源,于是各种各样的传闻流传起来,都说这二人其实是陆老夫子私生子云云,只是不管传闻如何弥漫飞扬,此二人一概不理,陆夫子也不做回应,大概是大家觉得无趣,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