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1部分 (第1/4页)

宇宙年龄8亿年处是宇宙再电离研究的最前沿,由于观测上的挑战,国际上对这一宇宙年龄及更遥远的莱曼阿尔法星系的类似搜寻工作,在过去10年间进展十分缓慢。lager 在第一个目标天区探测到了宇宙年龄在8亿年处的23例莱曼阿尔法发射线星系。这批样本也是该宇宙年龄处获得的最大星系样本。分析发现,莱曼阿尔法星系的数目在宇宙年龄10亿年处大概是宇宙年龄8亿年处的4倍。“这表明宇宙再电离的过程始于更早期,在宇宙年龄8亿年处仍然未完成,大概处于一半电离一半电中性的状态,并且是非均匀的。”论文第一作者郑振亚研究员说。

这个结果意味着,宇宙在它当前年龄不到6%处,这场“大雾”已经开始消散(50%电离);很大比例的早期宇宙第一代星系则形成于宇宙年龄8亿年之前。

第689章 传颂者文明(第六卷完)

和之前的几次空间穿梭一样,出了超级空间隧道,硅基机器人种族的庞大舰队群第一时间与盘古星系的主宰势力…传颂者文明取得了联系。

(传颂者文明,取自书友一书一人一世界的建议。)

在传颂者文明舰队的带领下,硅基机器人种族的舰队一同深入了这个最为古老的星系。

作为一个宇宙早期形成的星系样本,在盘古星系内部的星际弥散介质中氢的电离比例很高(电离氢区较多),这也印证了其产星速度较快的情况。

电离氢区是宇宙中包含有大量电离氢的气体云区域,大小可达数百光年,温度一般为103…104k,含有102…105倍太阳质量的星际物质。

电离氢区形成的原因往往是附近有o型或b型高温、年轻的恒星,发出大量的紫外辐射,使气体云中的中性氢原子发生电离。如果气体云的密度非常低,宇宙射线也可以令氢原子电离,并形成电离氢区。

电离氢区的前身是巨分子云,即温度和密度都非常低,几乎全由氢分子组成的云气。巨分子云可以稳定地存在很长的时间,但如果遭遇超新星造成的激振波、云气的碰撞或磁场的交互作用等情况,都可能会导致云气局部发生撕裂和塌缩。

一旦这种情形发生,恒星的诞生旅程也就开启了。所以,巨分子云,也就是电离氢区的前身也被形象地称之为【恒星苗圃】。

除此之外,在盘古星系范围内部还存在不少诞生于宇宙早期远古时期的第一代恒星,虽然其中绝大多数都是红矮星,或者濒临灭亡的红巨星(短命的恒星早已经通过各种形式消亡),但这些第一代恒星样本对研究分析宇宙早期星系形成与演化提供了丰富的样本,且对完善宇宙的进化理论具有颇为重要的意义!

……

与之前接触过的几个宇宙文明不同,盘古星系的主宰势力传颂者文明并非创生文明的一员,也就是说,他们的诞生于造物主文明并无任何关系。

事实上,传颂者文明所拥有的历史要比造物主文明还更加久远一些!是因为对宇宙拥有着共同的希冀和认知理念,传颂者文明才加入了【挽救联盟】,成为了造物主文明的忠实盟友以及合作伙伴。

所以,原宸在知晓这一切之后,一股发至灵魂深处的敬畏感便油然而生。

传颂者文明的科技实力究竟达到了何种层次?

这个问题,原宸等人根本无法描述,甚至无从感知,因为,传颂者文明实在是一个太过特殊的宇宙文明。

一般情况下,越是强大的宇宙文明,所掌控和消耗的能源级数就越高。也正因为这样的标准,在众多宇宙文明之中,都广泛存在类似“卡尔达肖夫指数”这样概念的划分标准。

然而,实际情况是,作为一个宇宙中的真正强者,传颂者文明所需要消耗的能源却并不多。

或许应该这样来描述,虽然传颂者文明可以轻易掌控和利用无法估量的能源储备,但是他们用于维持整个文明世界正常运转所需的能源实在是太少太少。

“传颂者文明的人口基数很小吗?”

原宸暗自思忖着,但这个问题他根本得不到答案。因为与传颂者文明的第一次接触十分短暂,简直犹如蜻蜓点水,戛然而止。

“或许传颂者文明原本确实是一个古老的硅基或碳基文明,但是随着文明的进步,他们的核心世界已经逐渐演化成为依靠虚拟交互生存的虚拟信息化文明,并在这个虚拟世界里尝试进一步完成对文明自身的进化和飞跃……”原宸开始想到另外一种可能,想到了类似于他和陈淑琴一起经历过的模拟世界的情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