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9章 广开善门救四乡 (第2/2页)

好书推荐: 快穿之魅魔榨汁机

手抚三弦琴,三才天地人。

天地有交合,鸣瑟巷子深。

见无人再提出意见,陈辅良说道:“诸位同僚都提出了一些很好的意见和建议,接下来我们会根据各位所云,进行修改和调整。

关于大家的一些疑问,我先作几个说明,其它的由裕隆兄和太守大人作答。

关于允言兄提出的疑问,我的理解是这样的:

这实际是一个关于治政方针的问题,究竟是要重农抑商,抑或是农商并举?

我们先来看一下,历史上重农抑商是怎么形成的。

重农抑商的理论是于春秋战国时形成的。

在这个时期,一些思想家对商业和商人的言论是非常苛刻的。

荀子曰‘工商重则国贫’,主张‘省工贾,众农夫’;

韩非把商工之民列为‘五蠹’之一,把‘商贾外积’和‘耕战之士困,末作之民利’,看作是国家可能灭亡的两个象征”,

提出‘明王治国之政,使其商工游食之民少而名卑,以寡趣本务而趋末作’;

商鞅的‘治国能抟民力而壹民务者,强;能事本而禁末者,富’。

在经济政策上也有很多表现,魏国实行平籴政策;

秦国的粮食专场制,商鞅改‘六法’为‘六律’,其中的‘关市律’就是对市场商业的管理非常苛刻;

齐国严格控制粮食和货币,管仲实行‘管山海’的政策,大力发展官营工商业,实行了盐铁专场,加上官府对价格和市场的管理,无疑使工商业又受到了一层限制。

重商抑农法令化则是从秦汉时期形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