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部分 (第1/4页)

的么,他又不是……又不是……”杨冕话冲到这时陡然停住了。

楚今朝叹了一口气,道:“不是皇上,对不对?”

杨冕又沉默下来,仍是臭着一张脸生气。

楚今朝解释道:“小冕,你不知,我若事事顺着他的意,他道我有所图,必然防备我。若厌了防备,就会杀了我。正因为我不服,且有不服就表现出来,忤逆他,他反而会放心留下我。”

“那也不该拿性命开玩笑!三百杖,大哥真不要命了?”

什么时候变成三百杖了?楚今朝“扑哧”一声要笑,牵动伤口,便顺势“哎哟”了一声,杨冕一听,赶紧凑过来,抓起桌上的金创药,要帮他抹上,问着:“不是打的板子么,怎么都是刀伤?”

楚今朝没有回答他,笑问道:“不生气了?”

杨冕白了他一眼,没有说话,安静地帮他抹药。

楚今朝指着伤口道:“小冕不懂武,分不出刀伤与剑伤,也情有可原。”

穆玄景本来是有让杨冕学点武功的打算的,只是年纪尚小,才刚开始,就遭家国巨变,之后一路流浪奔波,学武之事自然是荒废了。

“认得刀伤与剑伤有什么了不起的?大哥懂武,不还是被人伤成这样。”

楚今朝暗叹了一口气。他学武原本就不是为了动武,现在行动处处受人监视,若被人知道他会武功,只会更加防备,还不如韬光养晦,装作不懂。

“小冕不想学武,那有别的想学的么?”楚今朝想了想,三个多月过去了,杨冕的身份一直安然无恙,也是该告别那个麻痹人的酒楼伙计身份,去寻个前途了。

杨冕的手停了停,过了一会,道:“没想好。”

就是说有想过了?

楚今朝心里有些安慰。他希望杨冕能平淡平安地走完这辈子,却不希望他平庸地过完一生。

“如果……我是说如果,小冕有机会复国……小冕想吗?”

作者有话要说: 最近忙着写着这篇文,该做的事情反而积累了一大堆。

到底是兴趣重要还是前途重要?

作者很自责。

也许,该自责的是时间分配管理问题吧:…)

☆、警示

杨冕的手又停了下来,很谨慎地朝四周望了望,思索一会,干脆放下了金创药,问:“大哥为何问这个问题?”

选择进京时,不就断了这个念想吗?

楚今朝自己拿着金创药慢慢地抹着伤口,也轻声慢慢地把如今天下局势大概给他讲了一下。杨冕不能完全明白,却懂了他的结论。

“大中朝内乱一起,北江就会有机会。到时候,大哥有办法让小冕振臂高呼,把北江的掌控权拿回来。”

杨冕只静静地坐在一边,默不作声。楚今朝有些紧张。尽管才十岁大,但进京仅仅三个月,杨冕就已经不再“一切都听大哥的”了。他是既欣慰,又担忧。在他不知道的时候,杨冕到底有想过多少次复国的事?

“大哥怎么看?”杨冕想了许久后,把这个问题抛回给了楚今朝。

楚今朝望着他年幼稚嫩的脸庞,却全然无童稚的神情,认真地道:“当初选择进京,只是权衡优劣对比,所以大哥能做决定。但这一次不同。小冕,这次不是择优选择,是决定你的未来。”

杨冕又沉默半晌,最后道:“我……我仔细想想。”

楚今朝望着他走进后厅去,捏出了满手的汗。面前的诱惑太大,他的判断力已经无法公正了,那么,交给杨冕吧,把未来就交给他来决定吧,就当是偷一会儿懒,他真的觉得有些累了。

第二天早朝,工部没有再提工程之事,段君铭也没有问起,这事就算暂时压下了,楚今朝也稍微松了一口气。下朝之后,他正准备离开,忽然有内侍叫住他,传话皇上在御书房等他。

楚今朝有些纳闷。段君铭一向都会主动去藏书阁,真有什么事,也会在那时候说,极少在早朝之后召见他。这会儿召见,不知道会是什么事。

跟着内侍一路到御书房,段君铭又在擦剑。

他喜爱武艺,喜爱通俗小说,甚至有一次叫他发现,他的奏折外壳底下是一本《浪游快记》。他是皇帝,真想看小说也没人能管他,但偏偏这自欺欺人的行径,他却干得不亦乐乎。徐太后对他苦口婆心,或强硬或软磨,他斗气归斗气,却在气走太后之后又自个儿生闷气,一生气起来就喜欢往藏书阁里跑。

他这三不五时地往藏书阁里跑,众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