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部分 (第1/4页)

勘辏�迷谥灰�狈种拥氖奔洹K��钪卸蛹跛僮�蛞曰�乩状镆ё∧勘辏��耆�慌露苑降氖�坑攀疲�砉�坦俑嫠咚�牵奔芩眨�常爸辽倏梢远愿叮讣芗撸�福��沂怯锌蒲Ц�莸摹5比凰�哺械接械阄侍猓�炭剖樯霞撸�钢挥校猜砗盏募�伲��抟仓挥校餐蛎祝�墒茄矍暗募撸�溉捶傻搅耍餐颍辞�祝�俣纫苍��锏焦�病#绰砗铡2还��故窍嘈沤坦俚摹�

此时,第一轮空战的较量已近尾声,剩余的几架攻击机在“红蜂鸟”和歼-7Z的上下夹击下,很快被歼灭殆尽。首战即以9:48大获全胜。营救跳伞飞行员的战斗也是惊心动魄,中央突击师组成的10支营救分队大开杀戒,在一批Q-6的配合下,那些试图活捉我军飞行员的越军被杀得尸横遍野。不但把我军的飞行员救了回来,而且顺便抓了不少越军飞行员。此时地面攻防战已经全面打响,越军的防空阵地、炮兵阵地遭到我大批Q-6的打击,他们当然呼喊空军的支持了。

那12架苏-27和48架米格-21接到指挥部的通报后,在3000米的中空打开加力争取尽快赶到战区来截杀这些攻击机,不过很快苏-27就发现在80公里外的8000米高空有24个高速运动的小目标向他们飞来,根据指令判定是超轻型战机歼-12,指挥员命令12架米格-21爬升上去把它们歼灭。不久又发现左右翼各有大批歼-7、歼-10来夹攻,由于没有预警机指挥,地面雷达站又大部分被摧毁,构不成网络,无法有效地指挥他们作战,于是只好各自为战。

在低空苏-27的雷达刚能锁定目标,试图发射导弹时,突然屏幕上一片雪花,我军EQ-6采用的是针对性的干扰,我军对这款雷达的研究真是太深刻了,自己作了重大的改进。所以越南飞行员采取跳频等措施也没有用。他们还以为如此一来大家都不能用中远程导弹,进行近距搏杀,可以发挥他们的勇猛精神呢。

我军战机不但在数量、质量上占优势,关键是信息上大占优势。根据预警机指挥和提供的目标数据,在80公里的远处就是一批远程导弹交叉夹击,并且不急于同越机近战格斗,而是加强两翼的攻击,组成一个向心攻击的火力网。当双方已经可以目视发现目标时,我军停止了干扰,越机上的导弹报警机已经全都发出了尖叫。此时双方已接近到40公里。等他们在慌乱中寻找到目标发射了中程导弹后已经没有时间给导弹照射目标了,只好指令打开弹上雷达碰运气了,因为导弹上的小雷达在最好的情况下,作用距离只有20公里。自己则作出最猛烈的机动来摆脱导弹的追杀。

我战机轻松地摆脱了那些乱发雷达波的导弹,继续围歼敌机。空战又成了一边倒的局面。不久暹粒飞来的24架歼-11M也加入了战团,优势更明显了。包围圈中的越机如同无头苍蝇般地逃命。当剩下的几架已是折腾得精疲力竭的苏-27对逼近的歼-12M都无力招架了。我预警机已经指令歼-11退出这里的战斗去围歼东面的那几架苏-30去。

原来范雄命令6架反身去指挥前面的机群时,刚分开不久,全体的导弹报警器发出了尖叫,他们的射控雷达在40公里的距离发现大批的R-77增程弹向他们扑来,而对方并未像他们般地打开机载雷达为导弹照射目标。顿时明白对手采用了指令制导,他们是有预警机可以提供目标信息的。范雄还算是越军中的精英,能指挥一个中队的最精锐的苏-30绝对是千中选一的。他估计中方是在极限射程发射的,因此马上命令已经反身的6架加速到2。2马赫的极速,当然必须升到高空啦。自己和僚机准备逼近导弹近身时再机动脱身,2人可以把8枚导弹引导到接近最前面的8架歼-8的20公里处,可以主动追踪了。其余4人在导弹接近到21公里时,启动自己制导的16枚导弹的弹载雷达,至少也在敌机前设置一道弹幕,然后再反身摆脱导弹追杀。从这一指挥来看范雄确实不是等闲之辈。

不过范雄还是失算了,预警机和罗成天中校都发现了越机的异动,知道苏-30的雷达已经发现了导弹的追杀。之所以6架战机还在追踪他们,当然是在为先前发射的导弹照射目标。估计他们也是在极限射程发射的,但受高度差的影响,R-77增程弹也只有110公里。于是中校命令全队改向东北方向绕行,并加速到2。4马赫的极速。不久,发现6架敌机也以眼镜蛇动作急停后,转身180度,开加力来逃避导弹追杀了。肯定是敌机知道R-77导弹再也不可能追上目标了,只能自己逃命了。中校马上命令2个中队分左右翼全速追击。天空中的景象很是壮观,16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