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部分 (第2/4页)

军全歼了入侵不丹的印军的1个装甲步兵师又一个步兵团和1个突击旅,控制了不丹的全境。不丹国王亲自签署了不丹中国友好条约,委托中国对印军的侵犯进行防御。

——锡金战线:不但把印军全部赶出了锡金王国,并且收复了被英印殖民主义者占领了一个世纪的噶伦堡和大吉岭这二大重镇,并在它们的南边15公里处建立了牢固的防线,还拥有了二个重型坦克装备的装甲师。我军进驻不丹-锡金后对印军的东北走廊造成了极大的压力,一大段铁路线和公路落入了我军的重型火炮的火力圈中。

——中印边界的中段和西段:我军已经全部收复了阿克赛钦地区,并且在局部地区跨越了传统习惯线,已经占领了喀喇昆仑山口南部的斗拴特别奥里地和班公湖南岸斯潘古尔湖北面的印军重要的补给基地楚舒特。取得了极为有利的防御地位。

——今年西藏地区的雨季属于正常年景,6月17日开始从印度洋北上的雨云时时侵入到藏南地区转为倾泻而下的阵雨,雨量逐渐加大,不过至今尚未有飓风袭击,还没有下过特大暴雨。青藏公路以及从拉萨进入锡金和达旺的公路系统效率是下降了不少,但丝毫没有“瘫痪”的迹象。而原来被印军占领的地区,由印度工兵修建的公路系统质量相当高。东线战区的食品、衣被和部分燃油可以就地得到补给,补充的重型坦克、重型自行火炮和防空导弹,以及一部分燃油和弹药可以通过缅甸运到。空运主要是一些急需的维修部件和中小型导弹。所以后勤方面的压力不大。

——中印边界的中段和西段构成的西部战区:新藏公路沿线的地质条件实在太差,从拉萨到西藏西部边境地区的公路系统基础更差,虽然投入了大批的维护力量进行整修和不断地抢险排障,陆路供应线的效率还是大幅度地下降。作战部队的日消耗量约为1万吨,公路系统只能提供2500吨的补给,虽然印军基地中的储备可以补充相当部分的消耗,部队所需的粮食蔬菜、肉类和乳制品也可以由当地的军垦农牧场来提供,工程兵则完善了供水系统,并就地修建了多个利用优质矿泉生产瓶装和桶装饮用水的工厂,但仍有6000多吨缺口。

此时空中输运能力成了主力,从巴基斯坦北部的转运场和喀什机场到前线几个基地的空运距离分别小于700公里和1000公里,而和田地区的军工生产基地开始发挥了重大的作用,由于运距更短,只有500公里,运输机只需要装最基础的电池,一架运-14M重型运输机可运载46吨货物,运-8M可运载25吨货物,一天平均可飞行9-10个航次。“天鹰”作战计划早已对此有了应对措施,还由西安飞机厂改装了2架运-14M和2架运-8M,整个机舱就是二个大油箱,专门用于空运油料。以10架运-14M和10架运-8M日夜不停地抢运,日运量可达6千多吨,基本满足了前线作战的需要。

这一切,为下一步的持久恶战提供了充分的后勤保障。

第十四节 空中游击战

卡辛姆中校潜逃回印度后,向陆军参谋部写了一份报告,报告还附了几张歼-17螺旋桨小战机的照片,是白天在阵地上拍摄到的,显示了它的朦胧的色彩,除了2台电动螺旋桨嵌在经典的梯形机翼之中――在这类小飞机中显得有点特殊,外形、水平尾翼和立尾非常一般。遭到夜袭损失惨重的英帕尔、贾姆谢德布尔二个空军基地也分别写了报告给陆军参谋部。报告受到参谋部的极大重视,但是被美国的一位网络黑客在网上截获后卖给了纽约时报。

纽约时报6月24日

这3份报告的摘要和3张照片被冠以“中国空军异想天开,零式机再现风采”题目后,刊登在头版。把我军的歼-17螺旋桨战机比作二战中的日军著名的零式飞机。时报还请了一位资深的空军退役将军写了一篇评论文章。评论称,二战初期在太平洋战场,日本的零式飞机凭借其轻巧、高速和高性能在太平洋上空称雄一时。今天中国军方另辟蹊径,以轻巧、低速和极高的隐形性能螺旋桨小飞机,取得了突袭的显赫战果,居然能在!本書轉載拾陸!K!文學網!印军戒备森严的空军基地成功地伏击了3架昂贵的预警机,并在对武装直升机的空战中大获全胜。美军也必须认真地研究对策,喷气式战机和直升机都难以对付这种电动螺旋桨的小飞机。难道我们又得回到螺旋桨战机的年代吗?看过美军F-117和B-2隐形飞机的人都对它们奇异的外形印象深刻,为了对雷达波隐形就必须牺牲气动外形。可是“中国零式战机”既有优良的隐形能力,又有经典的优良的气动外形,中国有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