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部分 (第1/4页)
第二个科目是攻击导弹快艇、猎潜艇和护卫艇等小型舰艇,演练也很成功。这类小型舰艇的雷达系统很难探测到它们,更难锁定目标;即使在白天,目视也很难在波光嶙峋的海面上发现这些小飞机。轻型的空舰导弹对付这些装甲薄弱的小型舰艇是很有效的,一旦导弹摧毁了它们上部的防空武器,机炮就可以把它们击沉。
当然,海军航空兵对此有异议认为这应该是他们的任务。石少将也同意这一点,只是认为在必要时――例如遭遇时,海军陆战队应该有能力对这些目标实施打击。
第三个科目是与喷气式战机对抗,这是最惊险的。歼-17当然不会去攻击F-18、F-14这类战机,不过如何在遭到它们攻击时保存自己则是很重要的。他们请了海军航空兵的新型“飞豹”和歼-10H来对抗,2架“飞豹”追歼2架歼-17。“飞豹”歼击轰炸机具有相当的空战能力,与歼-17相比速度虽然大得多,火力也强得多,但是机身重得多,因此转弯半径要大得多,要在贴近海面的低空捕捉这些灵活地机动飞行的小飞机非常吃力。机载雷达也无法探测和锁定它们,当然也不能用热成象仪来探测它们。只能凭目视要在波光粼粼的低空发现它们实在很难。演练的结果显示歼-17躲避喷气式战机追歼的成功率相当高。机身较轻的歼-10似乎成功率比较高一些。只是那些红外和雷达波导引的空空导弹无法跟踪它们。飞豹的飞行员承认,要是在夜晚就根本无法攻击它们。
在夜间的对抗演练中,这款战机更是大显神威。歼-17可以使用“天眼通”测定敌军的舰艇和反潜直升机的位置,从而隐蔽地接近目标,攻击的效果极佳。而出动的飞豹、歼-10喷气式战机简直就找不到它们,更无法对它们实施攻击了。歼-17只需要100多米的起降场地,因此可以部署在南海的许多岛礁上,它们较弱的火力虽然不足以打击敌军的坚固目标,但长达3500公里的航程对于突袭敌海军基地的要害目标是很有用的。
经过一段时间的演练,研究所提出了海军特种兵部队对该系列战机的需求。
北海舰队基地7月25日
“安徽”号航母集群经过长时间的技战术演练,已经形成了战斗力,军委决定在今年国庆节前宣布我军的第一个航母集群投入现役,以向世人显示我国海军向兰水海军转变,坚决保卫我国的海上权益的决心。今天迎来了一件大喜事,完全由我国自行研制的Q-6H和歼-17H将进行着舰起降的试飞和一些战术演练。此前,我航母上只有国产化了的苏-33――被命名为歼-11H,H是表示海军专用的意思。还有一款英美合作制造的“海鹞III”垂直起降战机,尚在进行主控软件的攻关。
Q-6H是Q-6攻击机的改型,除了加强了电气组件和一些机械部件的防腐蚀性能;主要是加强了起落架强度,加装了着舰的尾钩,机身的尾部加速向上收敛,以适应在滑橇式跳板上的起飞;机翼外段可以向上折叠,以节省停放的面积。电子战机EQ-6H作了同样的改造。以往的涡桨或活塞式螺旋桨飞机的推进器短舱总是吊挂在机翼下面,因为这类发动机的维护周期很短,经常要拆卸下来维修。而电动螺旋桨的电动机可直接“埋设”在机翼横断面的中心,因为它们的大修间隔至少在12000小时以上,螺旋桨高速旋转产生的气流可以对称地流过机翼,以产生相当的升力,这对舰载机是很有利的。
赵定邦少校第一个驾驶Q-6H顺利地着舰成功,尾钩牢牢地勾住了一条阻拦钢索,庞大的攻击机很快就稳稳地停在航母的甲板上。聂海青司令员迎上前去,紧紧地握住了他的手表示祝贺。我军有了自己的舰载攻击机了。接下来的EQ-6H舰载电子战机的着舰也很顺利。
歼-17H的着舰则要有趣得多,在航母上观看的人群,只见远处有一个隐隐约约的光点向舰尾飞来,刚看清小飞机的身影,它已经开始无声无息地着舰滑跑了。可是并不见它放下尾钩,但是它轻盈地滑行了100米就几乎要停下来了,此时它的尾部放下了一组小的吸盘,吸住了甲板,稳稳地停了下来。舰上爆发了一阵热烈的掌声。航管人员完全依靠飞机上的雷达信标来指挥飞机着舰的。
聂司令员也十分激动地上前握住了驾机的林少明少校的手表示祝贺。这款我国自行研制的舰载机可能是世界上第一种舰载隐形战机,将是我航母集群的一柄利剑。歼-17H之所以不用尾钩,是因为它还要在“吉林”号直升机航母和沈阳级巨型供应舰上着舰降落,所以安装了吸盘装置。当然主要还是它本身只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