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部分 (第1/4页)

“……陛下能婉拒娜仁郡主的盛情,实乃明智之举。”袁彬一脸正色地道:“既然天子不欲陛下归明,肯定会设法阻挠,若是陛下真的答允了,在此笙歌丝竹的话,若是传回大明,对于陛下更加不利。”

“袁彬言之有理,其实,除了这一层之外,朕更担心,若是真让那几个侍女来了,焉知有几个上真心侍候朕的,说不定,伯颜贴木儿和也先早就已经准备好了,到时候,朕的周边,内内外外,怕是再无隐秘可言。”朱祁镇淡笑道。

听得朱祁镇此言,卫铭童与袁彬不由得连连颔首,一脸的赞同之色,毕竟此地乃是在大草原上,在瓦剌的地盘上,自己等人的一言一行本就很难隐瞒,除了在朱祁镇的房中密议之外,其他的时间里,几乎没有什么秘密可言。

若是再来上这么几位可以近身侍候陛下的侍女,到那时,怕是只有蹲守在茅房里猥琐的交流才有安全可言了。

第八十二章 心内疚,间瓦剌

“对了,不知道那使团可到得宣府,真希望杨大都督能除去喜宁这个奸宦。”卫铭童在一旁忍不住想到了另外一件要事。

“应该能,高赟一定会有办法将陛下的密诏交予大都督的,只要大都督收到陛下的密诏,那喜宁必死无疑。”袁彬的语气比那卫铭童多了几分确定。

“无论成与不成,事情在两三日内,必见分晓。”朱祁镇抚了抚自己的前额,深深地吸了一口气:“除去此贼,也先身边再无对我大明边镇了如指掌的谋者,如此一来,那也先若是想要南侵,怕是更加地缩手缩脚了。”

“只是,朕这么做,苦了杨洪了。”朱祁镇摇了摇头苦笑道。他早从旁人的口中了解了这位性恪果决,世代大明忠良的宣府总兵,杨洪杨大都督是何等样人。

如果不是因为杨洪对大明帝国的忠诚和那种宁折不弯的脾性,这一点,朱祁镇很清楚,自己分明就是利用了这位为大明守边四十余载,立下了赫战功的名将性格上的优点,亦或者是弱点。

若是其他圆滑一些的官员,朱祁镇哪怕就是写上一百份密诏也不会有一丁点的用处。

“陛下,非常之时,当行非常之事,您的用意,其实依微臣之见,大都督,怕也应该是很清楚的。”袁彬看到朱祁镇一脸黯然之色,不由得开口劝慰道。

“陛下,袁校尉言之有理,以大都督之智,自然清楚后果的,不过,如今大明北疆正处势危之时,新皇既然再有不满,也不敢做得太过,毕竟,大都督久镇边镇数十载,新皇自然也需要顾及边军之心。”卫铭童点了点头分析道。

得了这二人之言,朱祁镇也不禁心情好转了些,不由得点了点头笑道:“也是,唉,或许是我太多虑了,希望杨洪吉人天相。若是事有万一,他日,朕必厚报他杨家。”

“陛下仁厚,杨都督能听得陛下此诺,当可无憾矣。”卫铭童重重地点了点头。

袁彬压低了声音道:“对了陛下,今日微臣听脱逊尔言,如今,被瓦剌所平定的漠北鞑靼诸部因瓦剌南侵,兵力皆尽抽调于明境,已然开始蠢蠢欲动,与那跟瓦剌互相攻伐的漠北东部的兀良哈,也就是咱们大明所称的朵颜三卫暗通款曲,怕是,瓦剌安宁之日不多矣。”

“哦,此消息,能确定吗?”听到了此言,朱祁镇不由得眉头一挑,脸上不由得露出了几分惊喜之色。

“微臣若是不能确定此消息,又怎敢妄言之。臣是从那脱尔逊及娜仁的侍卫交谈之中,方知晓此事。据说,一个月之前,也先便已听闻了消息,而今,已然调遣万余精骑,以镇漠北。”袁彬郑重地道。

“好,呵呵……此消息对于瓦剌而言,可不是什么好消息,可是对于我大明而言,却是极为有利的。”朱祁镇脸上的笑容又添了数分。“鞑靼远在漠北,而且十数年前便已被也先所平,阿鲁台一系几乎尽被斩尽杀绝。虽说也先此举,震慑了鞑靼诸部,可是仇恨的种子,也却种下了,如今,也先一间攻略大明,反倒忽略了那远在漠北之地,一直在暗中积蓄力量发展壮大的鞑靼诸部。”

卫铭童有些疑惑地道:“可是陛下,如今漠南漠北,皆承认脱脱不花乃是草原的共主,鞑靼诸部如今虽然休生养息,恢复了一些元气,即使与朵颜三卫联手,但是实力仍旧不足……”

“呵呵,无妨,若只是区区一个鞑靼,或者是朵颜三卫,的确是没有办法让也先感受到严重的危机,不过,瓦剌可不单单止有外敌,亦有内忧啊。”

“他也先既然敢有胆子把朕留在大草原上,那他就该去承受朕留在此所带来的后果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