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部分 (第3/4页)

。这件事他早在北海时已然盘算妥当,眼下并不急于告诉小蛋。

如此一行只剩下三个人,继续御剑向南而行。沿途景色逐渐明媚,越往南去绿意越浓,不一日已抵中州地界。

丁原御剑在前,左手向东南方指点道:“小蛋,你可知距此地不到三百里,就有一座驰名天陆的千年古剎,于仙林正道中素来与翠霞派齐名。”

小蛋正与罗羽杉比肩飞行,闻言问道:“丁叔,您说的是云林禅寺?”

丁原点点头,别有深意道:“二十多年前,先师淡言真人便是在云林禅寺中为救护你罗大叔,毅然与正道各派决裂,不惜祭出元神御剑突围,最后油尽灯枯,仙逝在一座无名山岗上。

“那座山岗离这儿却也不远,你想不想随我前去凭吊一番?”

小蛋不疑有他,随口答应,于是三人转向东行,飞出约莫小半个时辰,前方群山连绵,云涛浩荡,丁原收剑御风徐徐下降,说道:“瞧,前面那座植有三株紫竹的山崖就是了。”

小蛋举目眺望,数十丈下的一座凄清悬崖之上古木森森,杂草飞长,当中伫立着三株挺拔晶莹的紫竹,枝叶隽逸,伟岸向天,在春日的和风中轻轻摇曳。

这地方罗羽杉曾随其父罗牛来过不下十次,可每一次来,心底里都会被一种莫名的肃穆凝重深深震撼,轻声道:“那三株紫竹,便是家父和盛师伯、丁师叔三人为了祭奠师祖亲手植下的,年复一年,都已长的这么高啦。”

小蛋默默颔首,随着丁原飘落在三株紫竹之间。

在紫竹当中,环抱着一方嶙峋山岩,上面印着触目惊心的血迹,因为年久日深变得暗红,深入石中似枫如霞。

丁原默立在山岩前,充满傲意的星眸中,不经意地逸出伤感与缅怀之色,徐徐道:“当日先师便是倚靠在这方岩石上长辞。

他的遗体被淡怒师伯他们送返翠霞山,就安葬在了紫竹轩外,你也曾经见过。”

小蛋伸手抚摸过那方坑坑洼洼的山岩,彷佛指尖仍能感觉到石上鲜血的余温,一股充盈悲怆与激壮的豪情鼓荡胸臆。

丁原凝视着小蛋的身影,看着他手抚血岩,沉静的面容里现出微微的一丝激动,禁不住油然生出一缕奇异的感觉。

好似老道士的前世今生,就在这指尖轻轻一抚间,万籁无声地重逢在一起,将苍茫岁月的脉络紧紧连结。

逝者如斯夫,那个貌丑矮小,却令人景仰的老道士已魂去无踪;周身层云飘荡,站在山岩前的已是又一个少年人。

丁原百感交集,一字一顿道:“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小蛋,望你亦能如是!”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是的,在这十个字面前,尘世中无穷无尽、生生不息的恩恩怨怨又算得了什么。

如果真能做到,即便是死,又有何惧,又有何妨,又有何憾?

面对眼前那双期盼而又坚定的目光,连日来郁积在小蛋胸中的种种烦恼一扫而空,慨然点头道:“多谢丁叔,我懂了!”

罗羽杉俏立在丁原的身后,从朱唇边绽起一抹灿若明霞的笑靥,柔情万种的眼神,凝在眼前这个,不知为何总能让自己情难自已的少年身上。在这一刻,他显然又在成长的道路上向前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就譬如那崖上的三株紫竹,从当日移植而来时的娇弱幼苗,经历过二十年风雨洗礼后,身姿亭亭,傲霜斗雪。较之小蛋修为上的精进,罗羽杉依旧觉得这才是更加弥足珍贵的喜悦。

第九章 死为鬼雄

三人心神飞驰,在山崖上静立良久,忽地背后一阵清风拂来,草木簌簌作响。

小蛋一回头,惊讶地看见十数名身着袈裟的僧侣,正御风飘落到崖上。

这些僧人大多白眉银髯,年事已高,但一个个精神矍铄,目光湛然,身负极上乘的修为。

当先一名老僧浓眉豹眼,气势威猛,左手握着一柄碗口粗细的硕大金杵,右手轻捻一串佛珠,身披大红袈裟,龙行虎步,不怒自威,小蛋却不认得。

这老僧金杵一顿,在地上撞出“吭”的金石激响,朝着丁原的背影躬身合十道:“阿弥陀佛,自昔日蓬莱仙会一别二十年,丁施主风采更胜,可喜可贺。”

丁原早察觉到身后来人,听到老僧发话,他并不回头,负起双手冷冷道:“此地距云林禅寺不下两百里,大师缘何率众而来?”

老僧对丁原的倨傲态度似并不以为意,说话的语气里反带着一丝恭谨歉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