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部分 (第2/4页)

一个中队被全歼。南平的一个加强小队,在得知安阳陷落的消息后,回援途中遭到学生军主力伏击,也全军覆没。东、北、西三面来援的三个中队被打残,必须撤下去整编。实际损失超过了一个大队,还不算伪军在内。仓库被劫,损失的粮食军火足够一个大队支持两个月!

从战斗情况来看,学生军的实力已大大加强,还配备了强大的狙击部队,实际战力已几乎等同一个联队。

从东线西进逼往省城的日军,共有第20和第109两个师团计六个步兵联队,至少要拿出两个联队才能阻挡学生军的攻势!东进力量严重不足,而华北方面军司令部已拿不出更多的部队,第5师团在损失木村大队后,实力也减少很多,向南推进也困难重重,又遭到八路军120师的层层拦截。安阳的交通也完全中断,近期难以恢复,东进计划不得不被迫延迟。

省城方面压力大减。

正在忻口的阎长官得知鬼子计划改变,终于松了一口气。

携带着丰富的战利品,胜利返回卧龙山的学生军,再次受到阎长官和陪都方面的嘉奖。陪都的报纸将学生军这次胜利称为安阳大捷。

戴长官也对张野献出步兵操练方法的做法表示感谢,对张野的狙击战术表现出浓厚兴趣,并承诺订购更多的狙击枪械给学生军,但是要求张野帮军统训练一支狙击小队。张野欣然同意。

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章分解。

(新人新书,求推荐票!)

第六章 阴云密布

回到卧龙山的张野要求加快马家庄的地道建设进度。他觉得这次恐怕是把鬼子惹毛了。虽然歼敌并不多,但是打乱了鬼子进攻省城的作战布署,还抢走了鬼子那么多物资,睚呲必报的鬼子一定会来报复,兵力很可能是一个步兵联队。这样既能保持对学生军的实力优势,又不会对围攻省城有太多影响。

但是,单独面对一个鬼子步兵联队,学生军的压力是很大的,八路主力都在支持忻口方向,不能分身来援;阎长官更不用说,不把学生军调去坚守省城就不错了!至于陪都方面,天高皇帝远,纵使心有余,力也不足。

不过尽管如此,张野还是联系了郑建功,通过他给八路送去二百多枝步枪——只要能打鬼子的,都是战友。其余的轻武器,卧龙山有得是,就给阎长官送去;粮食和重武器,包括几门迫击炮,全都留了下来——现在学生军就缺重武器!

历史上,鬼子是集合了五个师团十多万人会战,对省城势在必得。而阎长官的第二战区虽然进行了英勇抵抗,最终仍不免省城陷落,阎长官退至临汾。

张野知道就凭学生军这点力量,连鬼子的一个联队都打不过,根本不可能影响整个战局。所以在攻克安阳后,他立即撤回,想要凭借卧龙山和地道地雷跟鬼子捉迷藏,反正鬼子的目的是省城,不可能将一个联队长期放在卧龙山,陪学生军玩儿。

但是学生军虽然可以凭借卧龙山和卧龙洞,长期跟鬼子周旋,附近的乡亲们却不行。建设中的地道,偷袭少量的鬼子很有效,但对大队的鬼子就不好用——毕竟乡亲们是不能长期躲在地道中的。并且尽管武器足够,粮食却还不够充裕。鬼子在村庄找不到人,必然会对村庄大肆破坏,还有庄稼地,那也是没处躲藏的。等鬼子走了,留下一片狼藉,乡亲们怎么办?

针对这些问题,张野和大家商量了很久,最后拿出几条措施:

第一、全民皆兵,附近村庄里,凡是能打仗、愿意打鬼子的青壮年男女,都可组织起来,发给枪枝,跟鬼子对抗;

第二、尽快挖通各村庄之间相互联通的地道,以及通往卧龙山的地道,实在不行也要在村外设置隐蔽的地道出口,在鬼子围村时可用于外逃;

第三、地里的庄稼能收则收,各家存粮要尽量运至卧龙洞收藏,实在运不了的要就地坚壁清野,决不能让鬼子得到;

第四、卧龙洞要做好接收大量乡亲的准备,在卧龙山里要开辟出适合乡亲们居住和劳作的地方,必要时放弃山外的村庄;

第五、抽调有实战经验的学生军军官和士兵给组织起来的乡亲们训练,提高民兵的战斗力;

第六、村庄里的老弱妇孺,要提前转移到卧龙洞。

由于多次成功地打退鬼子兵,学生军在乡亲们心目中威望极高。几条措施颁布下去后,乡亲们执行得不折不扣,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张野也松了口气。

山里虽不能种庄稼,但是有很多野菜野兽,还有些地方可以种植红薯、土豆、玉米等作物,也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