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部分 (第2/4页)

,却发现她总是平静以对,也渐渐地没了那份心思,只好屈于现状,来的时间一次比一次间隔的长了。

两个月后,熹微身边的人都换了,以前的丫头都嫁了,她给每个人都送了一百两银子做嫁妆,而绿珠,终因不放心她,婚后还在侍候她,胤禛把张文调了过来,放在园中做采办,也算是做了件两全其美的事。

两个人交流日少,变得日益古怪,让弘历夹在中间,很是为难,就这样过了一年多,他是越来越受不了了,熹微是每次见到他,就问他的功课,出些稀奇古怪的题考他,胤禛则是三天两头逼问他的功课,再旁敲侧击地问些他额娘的事,没什么有价值的信息提供的时候,总是挨骂加罚抄文。

分析后,弘历觉得,还是从额娘那边着手比较好,阿玛似乎是紧张额娘的,要不也不会三天两头地问额娘整天做什么之类的了。

决定后,就急着去找熹微,看到她依然在做同一件事――抄佛经。

走到她的面前,早已懂事的他故做天真问道:“额娘,‘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是不是写的就是你跟阿玛这样的状况?”

熹微头都没抬地说道:“你错了,我和你阿玛是‘同居而离心,折磨以终老。

’”

久久没听到弘历说话,熹微抬头一看,原来胤禛正寒着脸看着她们娘俩,然后一言不发地走了,看着他远去的背影,她的心有点后悔,肯定是伤着他了,这一年多来,他的委曲求全,她也看在眼里,可是,爱情、婚姻,两个人在一起才可圆满,那么多人在一起挤,终是过于痛苦。

梨院

康熙五十七年,是一个多事之年,从去年准噶尔策旺阿拉布坦遣将侵扰西藏,囚康熙所立达赖造反,到今年的朝廷兵败,再到十月,皇上指令皇十四子胤祯为抚远大将军,进军青海,再加上康熙近几年来对他的倚重和宠爱,让他领军剿贼,有意让他军前立威,使得胤祯在朝中的威望高涨。

胤禛看着朝中的局势,暗自留意,如今他手中的唯一一张王牌,也就是他的仆从――年氏一门,此时,年遐龄次子年羹尧正是四川巡抚,当准喀尔部偷袭西藏时,在没有朝庭的任何旨意下,出兵援助西藏,处理问题的果断受到康熙的器重,进而在封胤祯为大将军王的同时,任命年羹尧为四川总督,不久又任命年羹尧为定西将军,协助十四阿哥胤祯驱逐占领拉萨的准噶尔军队。

胤禛与邬思道分析了朝中局势后,心中有了计较,定好计划后,送走了邬思道。

又回身坐在书房中,打开了熹微送给他的那方素白绣着几株兰草的帕子,想着那句“同居而离心,折磨以终老”,暗自苦笑,如今,就是想两个人清清静静过日子也是不可能了,更何况,她是那样地误会他,一腔柔情,全给了她,却还是不够,她要的,也实在是现在的他给不起的。

“折磨以终老?”难道她都忘了以前的种种了,突然间,又有丝恨意,他是那么在意,凭什么她都忘了?忽然间觉得后院就如朝堂,他真的很想确定,熹微的底线在哪里?而是如她所说的真的不介意了?如果她真的不再介意,对他已没有一丝情意,那么,尽管痛苦,他也会让她如愿,放手,“各过各的日子”。

不久,弘昼母子在胤禛的授意下住进了圆明园,耿梅蕊住进了离桃花坞(即桃花岛,此时已被更名桃花坞,袭用唐伯虎的故居名,桃花坞中的书房名为“乐善堂”)不远的杏花馆,弘昼和弘历则是同时师从于翰林福敏,熹微得知后,并没有一丝快,她的心,龟缩在厚厚的壳里,对外界的事情不闻不问。

寒冬来临的时候,篷岛瑶台这座孤岛显得既冷,又不方便,尤其是湖面开始结冰的时候。

随着第一场雪的降临,胤禛冒着雪花走进内室,熹微正在坑桌上的小炭炉里,围炉煮茶,看着她用着他专程让人从广东那边购回的紫砂功夫茶具,专注小心地泡着他让人从福建安溪带回来的铁观音,觉得她如今越发的出尘了,虽不礼佛,抄各种佛经的手稿,堆满了两三个书架了。

静静地走到坑上坐好,伸手取了一小杯泡好的茶,抿了一口,入口清香,口感极佳,熹微抬头看了眼他,说道:“爷来了?”

“嗯。”胤禛有点好笑又有点好气,人都在面前了,还用疑问句?

看到他的鬓角沾着些细碎的雪花,伸手拂去,问道:“下雪了?”

“嗯,今冬的第一场雪,前些日子,我没来,这大冬天的,你怎么还在岛上?”她那细微而又习惯性的动作,让他觉得分外温暖。

“我是不知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