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0部分 (第1/4页)
越其杰望着刘良臣的背影,心头很是惴惴,刘二爷的承诺,能兑现吗?私放敌将的罪名,大通营的武将系统,能同意吗?当然不可能!申甫等武将高层,对于放刘良臣去当说客的法子,觉得很没意思,很愤怒!但武将在当夜知道这件事儿之后,并没有发作,因为在监军没到以前,他们是不能出手动文员的,毕竟这是大明研习数百年的传统。反正孙监军明天就过来了,明天再说吧。
而对于大通营地未来命运,一众武将也很明确,那就是战斗到底,绝不退缩。促使他们下定决心的理由,是因为经过定陶休整之后,诸位将军已经看到了一个可喜的变化:
首先,还是刚才说过的,大胜之后,全体官兵结结实实的吃了一个多月饱饭,伤养好了,精力储备够了,对新式火器地熟练程度越来越高,求战也就强烈起来。很多新兵,还没有意识到战争地残酷一面,他们以为“战争就是打败敌人,吃饱喝足”,仅此而已。
再一个,定王开办工坊以接纳难民,这个讯息的扩张速度是难以想象地,山东、河南、安徽一带的百姓,已经陆续的闻声而来。人多了,各个工坊正常运转起来,不仅解决了粮饷上压力,还解决了兵源。这里要强调一下,
朱慈炯身为皇族,从小又在母妃的带领下,长期在皇家科学院里玩闹,因此他早就想生产一种新产品:绒圈锦汗巾,俗称白羊肚毛巾。
早在嘉靖朝,他们老朱家服饰中,就已经出现成熟的“拉绒圈”布料了,成熟的东西始终不能普及,原因就在于成本过高。徐光启《北棉录》未问世之前,民间棉花的种植产量得不到保证,所以这种布料还只有皇族人才能享用。
但现在的形势变了。山东已经成为棉花和小麦大省。难民地要求也只是能每天吃到馒头、咸菜。既然成本近似于零,原料又产于当地,毛巾也就可以走入寻常百姓家了。
目前国家财源断绝一半,尽量将“定陶毛巾”等日用品,提升为外销产品。是解决财政压力地重要手段之一。而且,大家也都很光棍:
“这物件可是难民、灾民盼着裹腹的,你国家买也得买,不买,也得买!”
尽管属于强买强卖,但规整丰满,厚实柔软。吸湿能力强的白羊肚纯棉毛巾。其市场前景是难以想象的。
仅仅用了五天时间,大通营定陶工坊,就生产出第一批200条毛巾、并培训出200名成熟工人,这就是火种啊!
一旦财源解决,兵源解决,大通营何愁不胜?
因此,现在唯一要解决的就是,如何处理越其杰私放刘良臣这件事儿。
青衣小帽地孙传庭,在车夫装扮的玄青子陪伴下。坐着一辆驴车来到定陶。进营之后,根本没有互相介绍这个环节,开口第一件事儿,就是要提审刘良臣。
越其杰睡一宿觉起来,就觉得自己上了大当。现在孙聋子又提出这个要求。吓得他立刻拉着许尔安当人证,许公子嘿嘿一笑。
“可馨姑娘,那可是礼妃娘娘没入冷宫前,跟皇上一起商量下来的通房丫头。人家小两口夜读三国,这是好事儿啊!”
“可是,你明明的意思就是,定王不愿意公开放掉刘良臣,这才希望咱们这些宾客,能够替主分忧!”
“嗯!”许尔安把脑袋摇得跟拨浪鼓似的,“那是你想,我可没说。不信,你问问张缙彦!”
“我?”张缙彦老脸一红,“唉,枉我饱读圣贤,却喜欢听人家墙根儿,真是有辱斯文喏!”
“哪,”越其杰一身冷汗,很没有自信的扭头,“董大,你怎么说?”
“这个…”董祖常很同情的看着他,“我抽地是红头香,他是税签,每过一个关卡,都要备案明细,并且根据长短,来标定税额地多少,一般来说…”
“够了!”孙传庭气得一拍书案,他来之前就知道大通营乌烟瘴气,没想到会这么混乱!他把铜警哨从耳朵里拿出来,沉声对着越其杰说道:
“孙某不过一个死缓重犯,蒙皇上恩典,来此监军。之前纠葛,没兴趣知道。我只说三条:
“其一,刘良臣一匹夫,他是死是活,孙某本无所谓,但国家法度摆在那里,未经判罚,就被私放,此乃死罪也。”
“其二,有些人的心思,孙某很清楚,畏战不算错,攻心亦为上。但有一样,刘良佐如若不来归降,谁来担当,谁又能但当得起?”
“其三,大通营得以建制,全赖刘二银坊,而刘二炼化碎银的来源,一定要查问清楚。如果是你越其杰的家资,这便是千秋之功。孙某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